每次做實驗前都會強調一定要認真預習實驗講義,做好預習報告。具體來講就是熟悉實驗的每個步驟,知道每一步操作的技術要點,知道每個步驟用到的試劑和儀器。
但總有學生上課時不帶耳朵,做實驗時不帶腦袋。
一天實驗課,有位同學問“什么是角匙?”
“就是藥匙”
“哪個是藥匙呢?”
“就是挖藥的勺子”
一進實驗室,忙不迭的從實驗柜里搬出很多玻璃儀器。
“你們今天需要用到這么多儀器嗎?”
“對呀”,回答的理直氣壯。
“要用酒精燈嗎?”
“對呀”
“哪一步會用到”
“第XXX”
“那一步實驗我們需要做嗎?”
“要做呀”
實驗講義上面碩大的黑體字標注“此部分實驗不做”
難道重要的文字都是直接忽略的嗎?
關于普通試管和離心試管在玻璃儀器識別已經講過。擔心有學生忘了。實驗前又專門對照實物講了一遍。普通試管是圓底,離心試管是尖底。結果實驗開始沒多久,就有一位同學拿著一根沒加乳膠頭的滴管過來“老師,這是離心試管嗎,怎么離心機放不下?”
還好是拿了根比較長的滴管。我非常困惑,滴管和試管怎么能傻傻分不清,有相似的地方嗎。滴管要吸取液體兩端都是開口的;試管要盛放液體,只有一端開口。
對于這樣的學生,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