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門有料][簡論]綿竹一戰:諸葛瞻VS鄧艾兵力及陣亡統計

鄧艾偷渡陰平奇襲成都可謂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場速戰傳奇了。

那么偷渡陰平直至綿竹一戰中是否真的如《三國演義》中所述的諸葛瞻7萬兵力VS鄧艾2千兵力呢?

這樣一出口,我自己都笑了。

首先在王隱《蜀記》中有明確記載:又遣尚書郎李虎送士民簿,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米四十馀萬斛,金銀各二千斤,錦綺采絹各二十萬匹,馀物稱此。

也就是說蜀國當時的總兵力也就10萬多一點,那么伐蜀的兵力有多少呢?

在《三國志 鐘會傳》里記載:四年秋,乃下詔使鄧艾、諸葛緒各統諸軍三萬余人。艾趣甘松、沓中連綴維,緒趣武街、橋頭絕維歸路,會統十余萬眾,分從斜谷、駱谷入。

也就是說當時伐蜀的三路軍最少有16萬~20萬之間,而前往陰平的鄧艾手上有3萬多的兵力,而諸葛瞻呢,我們來細分當時的諸葛瞻究竟有多少兵力。

當時蜀國主要兵力都在姜維手上,其他一部分兵力用于蜀中重要關隘的防守。而姜維上書的兩路主力增援部隊在哪兒呢?一路是增援沓中的右車騎將軍廖化,一路是增援陽平關的左車騎將軍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可后來呢?戰勢使得都斂兵在劍閣抵擋鐘會,也就是說蜀國的主力軍都在劍閣和四處的關隘,《晉書》上甚至記載:計蜀戰士九萬,居守成都及備他郡不下四萬,然則余眾不過五萬。這是司馬昭提及的,證明成都以及周邊重要關隘加起來才4萬多點,即使算成都有3萬兵力而后卻又增援沓中和陽平關,說明很有可能當時成都只余下萬人,而且這余下的兵力作戰能力肯定沒有姜維(姜維大約擁有3萬多兵力)那邊的強。那么至此可以判斷出綿竹戰役諸葛瞻VS鄧艾的兵力了.

綿竹戰役

對陣將領

【諸葛瞻】VS【鄧艾】

雙方兵力

約1萬VS約1萬(之所以這樣算是因為成都周邊匆忙組成的軍力也可能參與以及鄧艾方奇襲精兵的損耗、江油迫降馬邈獲取的兵力可能性)

勝負結果

蜀方戰敗

綿竹戰役死亡主要將領

諸葛瞻(諸葛亮之子)、諸葛尚(諸葛亮之孫)、張遵(張飛之孫)、李球(李恢之侄子)、黃崇(黃權之子)。

p.s. 另外伐蜀一戰還有沓中戰役陣亡的趙云之子趙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