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授權
文集:品讀《三國志·姜維傳》番外篇
文集:谷離子 —— 品讀《三國志·姜維傳》
前情提要
上一期,我們說到了鐘會伐蜀,姜維丟了漢中,但是在劍閣抵擋住了鐘會的步伐。
鐘會領軍多路入秦川,蔣舒投降關口大開,姜維計耍諸葛緒,堵截鐘會于劍閣——品讀《三國志姜維傳》第二十六期
本期,我們將一起聊聊蜀漢最后的掙扎。
東吳救援
姜維退守劍閣之后,漢中守軍很快就投降了。
蜀漢遭受致命打擊,漢中失陷,東吳的人無法坐視不理。
公元263年十月,蜀漢朝廷派出使者向東吳告急。既然平分天下的約定還沒有失效,那么共同防衛協定還是要遵守的。
倘若蜀漢失陷,唇亡齒寒,東吳離玩完也不遠了。
那東吳怎么辦?漢中失陷,幾乎將兩國隔絕。
難道要東吳從南海附近,繞個大圈,從南中北上來救蜀漢嗎?估計那個時候,蜀漢早就GG了。
東吳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隔靴撓癢,派大將軍丁奉攻打壽春,留平打南郡,丁封和孫異嘗試著從沔水逆流而上,看看有沒有什么機會。
鄧艾的決心
曹魏這邊,司馬昭大喜,想不到一切都挺順利,捷報頻傳。
于是,讓他晉位的詔書又來了。司馬昭想了想,感覺時機已經成熟,就答應了。
再回到戰場。
鐘會拿下了漢中以后,獲得了大量的軍資輜重,十分歡心。緊接著,鐘會大手一揮,繼續前進。
而鄧艾那邊,讓姜維從自己眼皮子底下溜走,非常氣憤。
貴為征西將軍,連基本作戰任務都沒有完成,怎么回去交代?
諸葛緒更不用說了,追丟了姜維,鄧艾問他要不要一起把姜維找出來,力挽狂瀾?
諸葛緒不敢拿自己的職業生涯做賭注,婉拒了鄧艾的邀請,轉身就加入了鐘會的大軍。
鄧艾此時面臨著艱難的選擇。退軍,空耗人力毫無建樹,回去就是被制裁的料。合流入鐘會軍,我貴為征西將軍,加入他的勢力,簡直就是掉價,回去照樣被制裁。
那么此時,還有一種選擇,鄧艾咬緊牙關,決定偷渡陰平小道,繞過劍閣,干他一炮!
鐘會猛攻劍閣
鐘會迎接諸葛緒入伙,生怕他搶了自己的功勞,暗中寫信給司馬昭,說諸葛緒丟了陰平,消極進軍,怕是要壞事。
司馬昭看了信,隱約覺得鐘會的野心越來越大。但是諸葛緒的失利,確實是實情,也就順水推舟,反正有衛瓘在監視,打算再觀察觀察鐘會的行動。
諸葛緒就這樣,被鐘會一句話,壓入了囚車,送回長安,其部下全部并入鐘會軍。
鐘會這下實力又增進了很多,緩緩開到了劍閣關下,二話不說,輪番猛攻。
劍閣這地方不愧是天塹,連綿不絕的群山如同一把把劍一樣插在中央缺口的兩側。
當年諸葛亮入川之后,以此地勢而建劍閣道,作為入成都平原的一道有力屏障。
劍閣南面的地勢緩緩落下,而北面是懸崖峭壁,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鐘會大軍行進到此,本來道路就狹窄,戰線也拖了很長,也沒法繼續前進了。
姜維此時在劍閣指揮防守,可以說如魚得水,來多少滅多少,生生用小幾萬人,阻擋住了鐘會小二十萬大軍。
此時的鐘會,有點灰心,面對劍閣的地勢,別無它法。
到這里,可以說姜維的防守戰略已經達到,再堅持幾個月,鐘會憋不住撤軍了,漢中他們照樣管不住。
然而,歷史迷人的地方就在于,總有奇跡的出現。
鄧艾偷渡陰平小道
鄧艾打算走陰平小道的事兒,寫了信給司馬昭:
“賊已摧折,宜遂乘之。若從陰平由邪徑經漢德陽亭趣涪,出劍閣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馀里,奇兵沖其腹心,出其不意,劍閣之守必還赴涪,則會方軌而進,劍閣之軍不還,則應涪之兵寡矣。”
司馬昭看了,覺得可以一試。鄧艾只有三萬人馬,試試也無妨,順便刺激一下鐘會。
于是,司馬昭把回信給了鄧艾,又抄送給了鐘會。
其實,鄧艾根本就沒等司馬昭的回信,信剛發出去,就集結人馬一頭竄進了陰平小道。
鐘會接到信,本來心里還在打退堂鼓,這么一刺激,不打下蜀漢,說什么也不想回去。
不過呢,鐘會面對姜維無懈可擊的防守,也是很佩服,打得沒脾氣。
鄧艾進山之后,無路可走,被荒廢的小道早就無人駐防,雜草叢生,由于風雨的沖刷,完全就沒有路的樣子。
不得已,鄧艾領著三萬人自行開山鋪路、造橋、筑閣,還有運糧,生火做飯。
走到一半的時候,鄧艾所領的部隊就死了一半。其中有個故事,說鄧艾領軍走到了懸崖峭壁前,下面就是蜀漢的重鎮江油城。
鄧艾的將士們退不回去,也前進不了,就坐在原地哭。
鄧艾大罵這些將士,拿起毛氈把自己包裹起來,從懸崖上滾下去。
士兵們被主帥這么一激勵,也紛紛效仿,跳崖而下。然而,這么一弄,又死了一半。
剩下的幾千人,跟隨鄧艾,又是爬樹,又是翻山,終于到了江油。
諸葛瞻父子戰死
不可思議的是,鄧艾領著殘兵站在江油城下的時候,太守馬邈竟然不戰而降。
由此可見,抵抗曹魏幾十年的蜀漢,內部早就開始分崩離析,投降的思潮十分流行。
劉禪在成都聽聞曹魏已經突入,召開會議商討對策。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請求出戰。
于是,諸葛瞻領著禁衛軍出成都,至涪城,打算就此防守。尚書郎黃崇勸諸葛瞻不要在涪城據守,應該火速前進入山,據險而守,不可讓鄧艾領軍進入平原。
諸葛瞻沒有采納黃崇的意見,猶豫再三,結果被鄧艾的急行軍打了個措手不及。諸葛瞻只好后退回綿竹。
鄧艾獲勝之后,自知實力其實不足,只是虛張聲勢,便寫信給諸葛瞻:
“如果你投降,我保證上書表你為瑯琊王!”
諸葛瞻看到信,非常憤怒。“瑯琊”乃是諸葛家族的祖居之地,鄧艾不會不知道這一點,反而以此來激怒諸葛瞻到野外來決戰。
鄧艾命自己的兒子鄧忠和師纂,分兩路包圍諸葛瞻。但是,這兩人能力有限,被諸葛瞻打了回來。
鄧忠有些害怕,孤軍深入,沒有外援,說:“爹爹,我們打不過啊!”
鄧艾大怒,指著鄧忠和師纂就罵:
“生死存亡,在此一舉,打不過也要打,竟敢回來亂我軍心!“
說完,鄧艾就準備將兩人推出去,斬了。
鄧忠和師纂一聽,嚇破了膽,連忙請求再給一次機會。鄧艾許可。
這一回,兩人領兵就像打了興奮劑,氣勢洶洶地沖進了諸葛瞻的營地,斬殺了黃崇和諸葛瞻。
諸葛瞻的兒子,諸葛尚面對這種局面,高喊:
“父子荷國重恩,不早斬黃皓,使敗國殄民,用生何為!”
于是,拿起武器,騎著馬,沖進了鄧艾的營地,死于亂戰。
就這樣,綿竹也被鄧艾拿下,順利地從山巒中出來,一腳踏入了成都平原。
而此時,鐘會還在被擋在劍閣,進退不能。
姜維不見鄧艾軍的身影,起初以為他們撤回隴西了。但是,越想越不對勁兒,鄧艾去哪兒了?
下期預告
你們都知道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