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小伙伴給我留言,說看到持倉股票說有一筆“大宗交易”,想了解下大宗交易是什么東東,今天就我就給大家加聊聊大宗交易那些事兒吧~
Q1 什么是大宗交易?
大宗交易,是指交易雙方就單筆買賣達到規定額度的證券進行交易。那么這個規定額度具體是多少呢?我國滬深兩所略有差別。
上交所規定的大宗交易限額:
A股單筆買賣申報不低于30萬股(或200萬元);
B股單筆買賣申報不低于30萬股(或20萬美元)。
深交所規定的大宗交易限額:
A股單筆買賣申報不低于30萬股(或200萬元);
B股單筆買賣申報不低于3萬股(或20萬港幣)。
Q2 大宗交易是否只要雙方協定好價格就能成交了?
在我國股票市場,由于股票存在漲跌幅價格限制,故規定股票的大宗交易價格不能超出當日的漲跌停價范圍。在此基礎上買賣雙方議價協商確定成交價,經證券交易所確認成交。
Q3 大宗交易具體是怎樣操作的呢?
上交所申報分為三類:意向申報(1)、成交申報(2)、固定價格申報(3)。其中:
(1) 是指,申報人向交易所申報意愿交易的股票對象, 無需明確數量、價格;
(2) 是指,當完成意向申報后,若有其他交易者有意接受,原申報人至少與一個接受者協商議價,達成一致后進行成交申報,此時需要指定成交數量和成交價格;
(3) 是指,固定價格申報。雙方按當日交易市場的收盤價(或當天成交量的加權平均價)進行申報。
深交所在這三種類型之上,還多了一個定價申報:
定價申報是指,市場所有參與者都可提交申報,按指定價格與定價申報全部或部分成交,按時間優先順序成交確認。
Q4 為什么要選擇大宗交易,意義何在?
歸納來看有幾種情況:
1、出讓方短期急需大量套現,大小非解禁股不受減持數量限制;
2、節省交易成本(股票大宗交易費用按集中競價方式的經手費率標準下浮30%,較二級市場低);
3、大股東出讓,無需提前報備(直接在二級市場出讓則受限頗多)從而影響股價波動;
4、變相實現股權融資;
5、出讓方通過折價轉讓限達到減稅目的。
Q5 如何理解通過大宗交易做股權融資?
有的股東通過“過橋交易”,將股份低價轉讓給特定的接盤方(如信托公司),以取得一定比例的資金使用權,并在雙方約定期屆滿后,融資主體通過大宗交易平臺回購股票。
Q6 能說說減稅是如何實現的嗎?
個人股東如果直接二級市場賣出股票,由于所持這些解禁限售股成本極低,轉讓時要繳納較高的個人所得稅;而通過大宗交易申報的方式“轉讓”股票,往往交易時采用高折價率將所持股票出售給指定的接盤方,降低交易額,從而實現“大小非”解禁股轉讓節稅。
關于減稅原理大致是這樣的:
按照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個人轉讓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對個人在上交所、深交所轉讓從上市公司公開發行和轉讓市場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所得,免征個人所得稅。具體計稅方法為: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 20%,其中應納稅所得額 = 限售股轉讓收入 — (限售股原值 + 合理稅費)。而應繳所得稅主要取決于限售轉讓收入,因此,減持價格越低,所繳納的稅費越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表面上看似交易雙方并無關聯,但往往普遍的情況是,受讓方是出讓方的潛在關聯人。原股東可以通過保留權益或是“左手倒右手”的方式把股票買回來,這樣,不僅擁有的股份沒有丟失,同樣規避了以后股價若大漲,帶來多繳所得稅的損失。
Q7 那大宗交易對后續行情到底是看漲還是看跌啊?
兩方面看:
對于溢價轉讓
通常是買方從渠道獲悉了利好的消息,或者預期增持股份能夠影響自身在公司股東中的結構變化,注資公司發展。采取高于當前市價的方式入股。總體來看都是看多的象征。
對于折價轉讓
折價轉讓的情況比較復雜。
通常是企業發展前景不明,或者經營不善導致資金鏈緊張,從而股東減持套現,看跌概率較大,此時投資者需要謹慎。
當然還有可能的情況就是企業出于避稅或融資發展的考慮,此時企業仍有對股票的收益權,因此這種情況則是看漲居多,困難在于:如何準確判斷是否出于避稅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