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大概閑了2,3個月吧,一天突然接到一個前同事的電話,問我現在有沒空,有沒興趣做個項目。反正閑著也是閑著,還不如做些事情打發下時間,還能賺點生活費。于是我們約了第二天早上去他公司當面聊聊,第二天一大早,我如約來到了同事公司。一年多不見,發現同事大變樣,以前打扮的很隨意,現在西裝革履夾個公文包,我倆在他辦公室聊了一個多小時吧,就這樣我接下來人生的第一個外包項目,開啟了自己的外包之旅。
做外包只是有項目的時候要忙碌一段時間,因為剛開始做外包嘛,還沒有什么客戶,大部分的時間都很閑。想著做點什么事情打發時間呢?回想來深圳3年了,除了同事之外基本上沒有其他的朋友,想想也夠悲催的。當時我也算是一個偽文藝分子嘛,經常上文藝分子常去的一個網站,那就是豆瓣。豆瓣有個同城活動,網友想做什么事情就會在那里發一個帖子,如果有人對這個帖子感興趣,就會響應。例如會有聚餐、唱歌、爬山、去海邊等等常規活動,也會有音樂會、讀書吧、家庭電影等等小眾活動。
當時經常參加一些吃飯唱歌的活動,也認識了一批不錯的朋友,有一些現在還經常往來。為什么要提到豆瓣的各種活動呢?就是因為在一次活動中認識了現在的老婆,當時我們還一起舉辦了一個活動,深圳各大媒體采訪,當然這都是后話了。
2010年的時候,有兩個個做技術的兄弟也從公司離職出來,然后找到我,說要不一起吧。都是好哥們,一起干也挺好的啊。而且一個人精力有限,怎么做一年也就二、三十萬的樣子,如果有人一起做一定可以做的更好。現在想起來,那時候的想法太過于簡單。很多事情前期沒有考慮到,一方面是由于大家誰都不懂怎么做公司,另外一方面是關系比較好,前期涉及到很多細節的時候覺得都無所謂,導致后期矛盾重重。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激情滿滿的,想干出一番事業。可是問題來了,正常公司組成應該是銷售+策劃+技術,而我們全部是做技術,沒人懂開拓市場...咋辦啦?一番討論下來決定我做銷售來去開拓業務,其實有個兄弟我一直覺得他才是最適合做銷售的,懂的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口才好,從政治經濟到歷史文化,無論你拋出啥話題,都能接的很好。相比之下我就遜色很多。不過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不愿意做銷售,強扭的瓜不甜,咱也不能勉強。
為什么我愿意轉呢,一是之前在公司自己就想去做,二是因為自己出來做外包后,也開始和一些公司打交道,也想鍛煉下自己;三是覺得如果銷售能力鍛煉出來了,以后不論銷售任何產品都不會差。而技術是有一定時效性的,因為需要加班熬夜,我能熬到30歲沒問題,40歲也勉強,50歲呢?還能熬嗎?但是做銷售就不一樣,做銷售前面會很辛苦,但是如果積累到一定的客戶群體,只要維護的好,現有客戶群體+轉介紹,會讓自己賺錢相對變得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