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慰藉》|哲學的慰藉和雞湯相比,到底高明在哪里?



這周要聊的是阿蘭·德波頓的《哲學的慰藉》。我對一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雞湯常常打著哲學智慧的旗號慰藉心靈,那真正來自哲學的慰藉,和雞湯相比,到底高明在哪里呢?

我為什么拒絕心靈雞湯?

我是堅定不移的雞湯拒絕者,不論勵志的,職場的,還是情感的。

雞湯文體發展到今天有太多變種了,機智的禪師已經被段子手玩壞了,馬云早就比李嘉誠紅了,李開復老師最對大學生的胃口,哦,你說卡耐基啊,我知道我知道,可是我更喜歡蔡康永……

微信公眾號勢盛以來,每天有大量的流行雞湯被炮制出來,源源不斷地灌進朋友圈。

套路,無非擬一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標題,然后舉例子、引金句,最后因果推理出一個貌似正確的結論,比如你不如意是因為你還不夠努力、你窮是因為你沒有富人思維……

雞湯的迷惑力,在它通過描述不全面的事實,得出不可靠的結論,最后給你虛假的希望。比如,比爾蓋茨白手起家的勵志雞湯,故意隱去蓋茨媽媽是IBM董事的事實。當然,這個雞湯早就被揭穿了。微信朋友圈的雞湯千百樣,但內在邏輯和這個被揭穿的雞湯并沒有什么兩樣。

現在的雞湯有一種不流行舉名人例子的傾向,新型雞湯喜歡舉身邊人的故事,同事A、朋友B、學長C、大神D……給你一種和“我表哥的同事的兒子吃了這個藥,病就全好了”相似的說服力。

例子如果是真實的,那還算業界良心,無良雞湯手隨手就編,所舉皆是不具名的身邊人的例子,你辨得出真假嗎?

常見的雞湯類型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治愈雞湯和一種毒舌雞湯。

治愈雞湯舉正能量的、榜樣型的例子,告訴你,你學他怎么怎么做就能像他一樣牛x。但治愈雞湯太膩,不如毒舌雞湯酸爽。

毒舌雞湯舉反面例子,把一類人拉出來批斗,先怒其不爭哀其不幸,批得體無完膚之后告訴你正確的姿勢。雞湯界的競爭太激烈人,沒有出格的語錄是混不下去了,大家越來越歇斯底里,言必曰賤人。

毒舌雞湯深諳傳播之道,人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點,聽到毒舌攻擊讀者往往更愿意對號入座到別人身上,很少反思到自己身上。這樣毒舌雞湯就變成幫讀者花樣罵人,宣泄情緒的出口。

雞湯文界也分三六九等,業界翹楚經常給你“他說的好有道理,我竟然無言以對”的感覺。

有人說雞湯文與否,判斷標準就是是否有“路徑提供”。可是看看號稱提供路徑的干貨文標題:

如何成為有趣的人,這五點就夠了

大學四年,讀那些書讓你顯得有思想

讀完這四本書,讓你的寫作水平提升四倍

為情商充值,你需要看這五本書

這項技能幫你提高你的掙錢能力

所謂的干貨文又比雞湯文好到哪里去呢?急功近利,極端渴望捷徑的樣子,比雞湯文面目猙獰得多。

哲學的慰藉比雞湯高明在哪里?

我討厭雞湯,是因為雞湯在妨礙我們的頭腦,細究里面充斥著各種邏輯錯誤,比如個別案例得出普遍結論、比如因果倒置、比如錯誤類比。

同時雞湯文只在一個小情境里教我們趨利避害,但人生面臨的情境何其復雜的,豈是一篇雞湯能應付?雞湯文無法給你一以貫之的價值體系,所以雞湯只會越喝越渴。

哲學能給我們什么呢?首先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哲學家的高貴就在于獨立思考的精神,既不屈服于約定俗成自成體系的常識,也不屈服于故作驚人語的反常識,始終以理性來過濾一切觀點。

在價值觀多元且混亂的今天,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獨立思考的能力。

哲學有一套嚴謹的思考的方法,幫助我們清醒的認識自己、深刻地認知世界,建立一個獨立完整的價值體系。有了獨立完整的價值體系,行事自有章法,就不再需要被安慰、不容易被鼓動、也不渴求獲得指導。

為什么學習哲學史呢?

當你知道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那些思想都是怎么產生,怎么演變,怎么分化的;當你眼光跨過歷史的長河,看到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全景;當你超越當下情境,思考必將來臨的死亡,然后面死而生地重新考量人生;當你了解那些赫赫有名的哲學家是如何思考的

你就有了足夠的底氣,去和任何人做思想交流,而不是永遠做小伏低狀,永遠一副不自信的學生姿態。

不止是哲學,還有歷史學、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文學等等等,他們給你不同的視角,幫你去理解自己的內心,幫你去理解社會群體的行為規律,幫你去理解政府、公司及各種組織是怎么建構起來的,幫你去理解我們的時代處在歷史長河的什么位置,幫你去理解自己的生活可能……

這個時候,雞湯算什么?當你一眼就能識穿雞湯的不可靠,自然就對雞湯免疫了。

雞湯和哲學的慰藉的區別,我用周國平的話來回答:

“哲學不只是慰藉,更是智慧。二者的區別在于,慰藉類似于心理治療,重在調整我們的心態,智慧調整的確實我們看世界和人生的總體眼光。因此如果把哲學的作用歸結為慰藉,就有可能縮小甚至歪曲哲學的內涵。當然,智慧于慰藉并非不能相容,總體眼光的調整必然會帶來心態的調整,在此意義上,則可以說哲學是最深刻的慰藉。”

真正的哲學到底是什么樣子?


雞湯常常打著哲學智慧的旗號慰藉心靈,那真正的哲學到底是什么樣子呢?

哲學入門書我首推《蘇菲的世界》 ,看到這本書之前,我從來沒想過,枯燥的西方哲學史竟然能被寫成一環扣一環的懸疑小說。

最初我看的是羅素的《西方哲學史》,這本書一直作為西方哲學史的普及讀物被提及,但對當時大一的我來說,仍然有難度。

興味索然,準備打退堂鼓的時候,《蘇菲的世界》跳到我的面前,它把體系龐大、紛繁復雜的思想史進行簡明扼要的梳理,并融入有趣的情節當中,我第一次對哲學史有了一個概觀。

它為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就是在這本書的引導下,我第一次真正對哲學感興趣。

之后我開始斷斷續續地閱讀哲學原著。《哲學的慰藉》中提及的蘇格拉底、伊壁鳩魯、塞內加、蒙田、叔本華、尼采,我都不陌生。

蘇格拉底的弟子是柏拉圖,柏拉圖的弟子是亞里士多德,三個人并稱希臘三賢。古希臘哲學家很講究師承,按哲學觀點不同分成一個一個學派,有點像我們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其中柏拉圖的學園派、亞里士多德的逍遙學派、伊壁鳩魯學派、斯多葛學派是古希臘四大學派。

我對前三個學派的了解只限于一些介紹性的文字,對斯多葛學派的塞內加不熟悉,但看過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這位皇帝哲學家是斯多葛學派晚期的代表。此外我完完整整看過蒙田的隨筆集,叔本華的《悲觀論集》、尼采的《快樂的知識》。

看這些書的過程中,我才知道:哲學家的著作并非總是像康德的作品那樣充斥著晦澀的概念,拒普通人于千里之外。

尼采吐槽過四種廢話:“世間存在憤怒的廢話,常見于路德和叔本華;因為概念和公式太多而產生另一種廢話,康德便屬于這種情形;喜歡用不同的說法表達同一事物,蒙田便是佐證;第四種來自不良的本性。”

(ps 你別看尼采連著叔本華一起吐槽,,在他思想激變形成自成體系的思想之前,他粉了叔本華整整十年。)

以前看到生澀難讀的書,會深深懷疑自己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現在還會想到作者是沒本事把思想明白曉暢地說給世人聽,所以才用抽象概念建造了一座知識迷宮。這個時候我會用尼采的這句犀利吐槽回敬他,然后再去找能把同一主題講得深入淺出的好作者。

尼采的《快樂的知識》中,像這樣的毒舌諷刺是常有的事,這本書都是警句、短詩式的小段論述,涉及愛情、文藝、哲學、科學、道德、法律、宗教、社會發展等諸多方面,語言凝煉、思想銳利。

這本書對我的思想成長至關重要,剛剛結束高考的腦袋,第一次被撞出思想火花,產生了很多有趣的觀點和想法,第一次感受到獨立思考的樂趣,第一次開始對抗應試教育在我身上留下的烙印。


我只是透過哲學的門縫看到里面的一點點光亮,就受用如此。我想告訴大家,不要把哲學排除在閱讀之外,不親自去看看,你真的不知道你錯過了什么?

你覺得哲學晦澀難懂,是因為你沒有選對入門書籍。我始終相信,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通過由淺入深的閱讀安排掌握任何學科。

不過,哲學雖然有淺顯易懂的入門書,但也只是循序漸進,沒有捷徑。你想清楚了嗎?可能你一兩個小時就可以看完幾十篇雞湯,但你卻需要更加專注才能消化寥寥幾頁哲學書表達的觀點。

深刻的思想可能需要你跳一跳才能夠得著,你想去通過有難度的閱讀,去看看真正的哲學到底長什么樣子嗎?

為什么說《哲學的慰藉》是平庸之作?

說好談談《哲學的慰藉》怎么半天還沒說到?

因為這次我對阿蘭很失望,《哲學的慰藉》出版后登過《紐約時報》暢銷榜,豆瓣上的評分也不低,還屢屢見諸各推薦書單,但我覺得是平庸之作,有時候有名者不一定有實。

這本書的框架比較簡單,阿蘭德波頓選取了西方哲學史上六個哲學家,從不同角度說明哲學對人生的慰藉作用。

全書共六章:對與世不和的慰藉來自蘇格拉底;對缺少錢財的慰藉來自古希臘花園學派的伊壁鳩魯;對受挫折的慰藉來自古希臘斯多葛學派的塞內加;對缺陷的慰藉來自16世紀的法國思想家蒙田;對傷心的慰藉來自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對困難中的慰藉來自德國哲學家尼采。

每一章從哲學家的生平說開始,然后從哲學家的思想中摘出呼應主題的內容,具體論述怎么個慰藉人生法。

全都是西方哲學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出場自帶鼓風機!

可是從最開始的“對與世不和的慰藉”就差強人意,雖然不是一無是處,但真的有點老生常談。

蘇格拉底是西方哲學的最高象征,70歲時被三個雅典人告上法庭,因寧死也不愿放棄自己的哲學主張,不獲罪于邦失歡于眾,最終被法庭以不敬城邦之神,毒害青年思想的罪名判處死刑,從容飲鴆赴死。

老掉牙的故事了。

“對缺少錢財的慰藉”的論述也有點牽強。

伊壁鳩魯,創立花園學派的創始人。哲學家給人的印象通常是厭惡享樂,艱苦自律的,伊壁鳩魯倒是和他的同行不一樣。他認為快樂是生活的目的,也因此常常被扣上享樂主義和縱欲主義的帽子。

但實際上他提倡的是一種簡樸的生活,認為要快樂,物質只要滿足基本的需求就可以了,更具價值的是朋友、自由、思想。多余的物質就像溢出來的水,并不能進一步地增加快樂。

但我很懷疑,這個觀點真的能慰藉缺乏錢財的人,這等于說,你沒錢沒關系,錢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即可,因為越有錢并不會越快樂。

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受追隨者奉養的學派創始人,過樸素節制的生活,是他自愿選擇的生活方式,而很多人的貧窮常常是被迫接受的物質狀況,兩者天壤之別。

另外伊壁鳩魯認為,大多數商業活動都是在刺激人們不必要的需求。但如果真建立伊壁鳩魯式的社會,這世界恐怕要完蛋,每個人都維持最基本的物質需要,那么技術不會革新,貿易不會發生,一切會停滯不前,所以我寧愿要一個人們不斷被刺激出物欲而經濟強大的社會。

“對受挫折的慰藉”部分,把斯多葛學派說成了對挫折逆來順受的學派,塞內加的看法是:人對有準備的、理解了的挫折承受力最強,反之受傷害最深。

阿蘭·德波頓啰啰嗦嗦介紹一堆,但把他想表達的安慰邏輯整理出來,其實就是:人生隨時可能飛來橫禍,命運女神那個小婊子什么事都干得出來,所以做好最壞的打算。“哲學的任務就是教會我們在愿望碰到現實的頑固之壁時,以最軟的方式著陸。”

從蒙田開始更是一路崩壞,到叔本華和尼采,根本不知道他在講什么,感覺他對哲學家生活的細枝末節不厭其煩的敘述,卻對他們的思想不得要領。請問介紹叔本華養的歷任寵物狗是什么鬼?

更無法忍受的是,他無法梳理出哲學家們的思想脈絡,只是不停地引用他們說的話,尼采說了什么,又說了什么,還說了什么,請問阿蘭·德波頓你自己要說什么呢?

為了給“慰藉”的主題硬湊材料,把對哲學亂燉成一碗速效雞湯端給讀者,他對后兩位哲學家的理解片面甚至歪曲。

所以這不是一本好的哲學入門書。

我對《哲學的慰藉》如此不滿,是因為他描述的哲學家和我親自讀到的不一樣,他并沒有很好地傳達這些哲學家最核心、最精妙的思想,卻為了服務主題,斷章取義。

所以還是親自去看看哲學原著,即使是阿蘭·德波頓的,也只是二手的。

書還是親自讀的好,別人的終究是二手的

李小墨

前海南特區報記者,簡書原創作者,現在在一家可以把老板做成表情包的逗比自媒體公司。我我我,看完一本書,就給你們寫篇原創干貨讀書筆記粗來,保證不賣劣質雞湯,不說正確的廢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本文內容: 1、簡介 2、目錄 3、作者 4、讀書筆記 《哲學的慰藉》選取了六位哲人——蘇格拉底、伊壁鳩魯、塞內加...
    123逍遙游閱讀 1,382評論 0 3
  • 最開始知道并喜歡阿蘭·德波頓只是因為無意間看了TED上面的一個演講視頻,視頻名字是“a kinder ,g...
    綠窗幽夢閱讀 1,938評論 1 10
  • 阿蘭·德波頓說他不喜歡世面上的雞湯,決定自己熬一鍋,所以這本書就此出爐。在我看來,這本書更像是哲學家小傳和哲學家經...
    腦洞大叔閱讀 6,944評論 10 17
  • 皇氏三墳有話說:本文只是一種看問題的角度,無關正誤對錯,只是談論。看此文時請將我作為一個神經有問題的瘋子,以避免糾...
    皇氏三墳閱讀 216評論 0 1
  • 三個主題,一分鐘制定目標,一分鐘贊美,一分鐘更正。 這個可以串聯在生活的任何角落,我來試著串聯一下。 一 gtd和...
    static2017閱讀 61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