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舍友在放一個有聲書,里面講到了一位80歲老人的一生,自己莫名的感到恐懼,生死這件事情一直以來縈繞在我的腦海里面。面對生和死我忘記了是何時有了這個想法,開始恐怖是在大學(xué)畢業(yè)之后。
生離死別的事情很少親身經(jīng)歷過,故而提到或者想到就會恐怖和害怕,到底害怕什么呢?害怕還有好多事情沒有完成,好多事情沒有做,或者來不及去做。
當(dāng)那種感覺來臨的時候,大腦釋放出來的信號可以一下子把整個人打垮,那種感覺真的很可怕。可怕到我不愿再去想,但是心中一直在不停的暗示自己,讓理智戰(zhàn)勝它。
此刻心中有一句話: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親人離世的時候沒有在身邊,所以那種場面沒有經(jīng)歷過。距離逝者最近的一次是隔著棺槨看到的,那是我的姑媽,她躺在冰棺中就像睡著了一樣很安詳,那天我哭的很傷心。
這類的問題也和父母交流過,大家都是很坦然的在面對。我這個年紀(jì)和在父輩、祖輩相比生活閱歷和感情經(jīng)歷不同,所得到的人生感悟也會不同,所面對的生與死的心境更會不同。
父母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生,而且還有死亡的藝術(shù),不是教我們怎么去死,而是教給我們面對死亡的藝術(shù),不必等到死亡真正來臨的時候不知所措。我很喜歡劉墉老師這段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和對話,父輩和我們之間,還是我們和子女之間相處的藝術(shù),需要更好的審視和對待。
那我現(xiàn)在應(yīng)該考慮的是如何把余生過的豐富而有意義,做什么事情是有意義,那就是讓自己開心的事。此刻更加有了一種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好好的對待生命中遇到的事物,如果說一個人一生中會有幾個時刻可以讓自己頓悟的話,此刻就算。
在忽然之間明白了事物的真諦,靈魂震蕩。要是給頓悟下個定義:它是和日常解決問題的方法完全不同的方式,通過頓悟,可以得到一個復(fù)雜問題的全部答案。這便是我今晚得到最好的答案。
每天忙著工作加班加點,卻忘記了怎么去生活。忙著生活讓我忘記了思考,獨立的思考。
今夜,一個小小的故事讓我頓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