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過“寶塚歌劇”這個名詞是從柯南里了。一直以為是在關西那邊,加上對于“歌劇”的概念不清,一種特別高山流水的印象,就沒關注過。直到后來去一個現場,地點在銀座,才偶然慢慢了解。
初日早上,一身正裝且衣褲打扮,拎包向目標大樓接近,只見身著同款同色T恤衫的二三十人,呼啦的站起來,向我的方向望過來。這陣仗,什么意思?大熱鬧?我立即轉身,向大家望的方向看去,半天也沒察出什么異象,心里一陣兒納悶,扭過身來,發現大家已恢復蹲下休息的狀態。這才反應過來,估計是'我'被誤認了,由于剛才充滿傻氣的自然反應,秒露馬腳。不過,還是暗爽,決定第二天裝女神從這幫粉絲團面前飄過。這個樓一部分是“寶塚歌劇”的劇場,沒想竟然同樓。
小林一三
按常理的女明星--男粉絲的組合,這里不適用。那些每天一早,蹲在那里守候的襯衫族們,幾乎都是女性。年齡范圍也很寬。這個我開始是不理解的,以為是日本女性相對比較閑。后來,終于想通了,我且稱為“李宇春效應“吧。寶塚的名角兒都是“男役”。她們在舞臺上塑造出完美男人形象,從小夢想被王子解救的“公主”們,在這里感受到了夢想的“具現”化,把那個臺上的“男役”當真正的王子憧憬,崇拜。當然,這些從小接受刻苦訓練的演員們,也是非常有資格獲得“寵幸”的。
晚上一次下班剛好遇到一人被圍觀,圍的人數不太多,由于我身高優勢,經過時也就看得清楚,算算和中心人物距離不到2米。那是一位從一樓海報上走下來的人物。身高估計170以上,中性打扮,臉上還保持的演出妝容。瞬間明白,海報真的不是靠P出來的,是靠“妝”出來的。她舉止上也沒介于性別間的含糊不清的感覺,英氣逼人,整個一個天上掉下來的“白馬王子”。就算沒演技的因素,只單單立在那里,估計也能圈粉無數了。不多說了,上圖。
各組代表色為:
花組——粉色 歌舞之花
月組——黃色 戲劇之月
雪組——綠色 和物之雪
星組——藍色 扮裝之星
宙組——紫色 年輕之宙
從寶塚卒業之后,也不少繼續活躍在各界的。我們熟悉的女王"天海佑西"曾經是寶冢歌舞團月組的頂級男角 。鳩山幸(前首相鳩山的夫人)出身于寶塚的星組。黒木瞳出身于月組,曾為頂級女角。
寶塚歌舞劇的座右銘“清純、正直、美麗”是小林一三先生的教誨。小林先生以創辦“適合合家觀賞的國民劇”為目標,留下這句教誨,期許少女們不只要鉆研基本的演藝技能,還要注重禮儀與規范,不忘身為一位女性及社會人士應有的品格。
欣賞華麗的舞臺效果、細膩的表演的的同時,感受傳遞而來的寶塚精神,不僅是超越語言的盛筵,也會是一次難忘的增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