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不知存在電腦里多久的《一一》,接近三小時的電影,沒想到還是看下去了。
怎么說呢,電影很長,有很多地方用沉默留給觀者思考或想象的時間,所以想到很多,但也沒什么好說——就只是生活罷了。
剛開始兩三分鐘我是覺得無聊的,不懂導演這是個什么套路,臺灣的小姑娘小男孩,一個結婚的瑣碎場景,像在嘮家常一樣的開篇。我認為這個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然。光線也好,布景擺設也好,聲音或者語言也好,談話的內容也好,故事的情節也好,非常自然地銜接,把很多生活中覺得想大聲疑問的覺得遺憾或者無聲難過的,以及開解的想法以及細小的生活亮點,都飽滿地縮在這三個小時里,甚至不覺得很緊湊。一家子普通的人生,let things happen naturally.
看完了會覺得喜歡。喜歡情侶黏黏膩膩的樣子,喜歡放了一個沒什么水花的殺人故事,喜歡老情人回憶然后分手的情節,喜歡它說的:“再活一次我仍然沒什么不同”,“所有人都會到60歲,都會經歷一切,所以沒什么好說”。
我喜歡這種干干凈凈利利索索的辦事,有良知有糾結,但是所有掙扎都在沉默里都在思考里。沒有歇斯底里,沒有痛哭流涕,一個普通人怎樣哭怎樣笑。你覺得都有自己的影子。
所以看完了有種”生活在別處“的感覺,我實在很喜歡這個書名就借過來一下,這種生活在別處的感覺給了我一種對現實生活的距離感,因此就不那么苦悶。處在二十出頭的轉折點,每天不知道自己干什么,每天都會迷茫:我可以干什么?我有用嗎?
這樣因為無所事事的日子而常常想到死,但是又不會去實施,只是想想罷了??偠灾?,無病呻吟似乎纏住了我。因為消極的看法也吐不出什么好話。又在渴望一切??释星椤⒊晒?、美好的事物。所以看到劇中的難過,看到所有人的自我糾結,感同身受,因此雖然沒有豁然開朗,但是好像有人幫我說出了我的故事一樣,感覺輕松了。
電影里很喜歡用玻璃窗來拍,人和背景的模糊對比,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吧。人這種動物在城市森林中的掙扎,一切都被感知,但是一切都沉默。所有人都在自己去觀察去思考去解決自己的問題。所有人都好面子。
簡單再說下風格吧,這種簡潔利索讓最近被婆媳小三劇惡心到的我真是眼前一亮,洗了眼睛。一度認為所有人都會出軌(最近在看英版紙牌屋house of cards),這樣的想法讓結婚這個行為變得可憎乏味起來。但是,我想仍然是個人的堅持問題。一個擁有良知責任的人,會按照自己所想的去做去堅持。我前不久很愛看松本清張的懸疑小說,簡潔的殺人案,沒有什么詭奇的手法,只是在講人性而已。一個小驚喜就是在補喜歡的日本明星二宮和也的時候,看到他年輕時出演的松本清張小說改編的《越過天城》,人性與懸疑交織,風格樸素,真的很有趣呀。
最近看馬云的《未來已來》,他真是一個積極樂觀的人,他的堅持讓人佩服,成功不是白來的。雖然他的這本我看得很慢,但是他的觀點有激勵到我,他認為應當幫助80%中小企業富起來,多給年輕人機會。一個宣傳正能量的成功企業家,總是讓人喜愛的。
這篇說是影評,但扯了很多生活的小事。不論怎樣,有時間的話,感到生活煩悶的話,總想回到從前的話,建議去看看這部《一一》吧,至少小孩都挺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