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水湖國際旅游度假區(qū)
位于竹山縣城南10公里的上庸古鎮(zhèn),因建潘口電站而形成,具有山、水、鎮(zhèn)、歷史文化
的組合資源,是竹山旅游集散中心與文化展示中心。
昔日的田家壩
? ? ? ?老家屋后那座山,滿是茂密的灌叢,牛奶子、刺泡兒、苦李子、野山楂,還有八月瓜、貓兒屎,數(shù)不清的吃食,成了我兒時的樂園。
? ? ? ?那時,我們結(jié)隊上山,從春到冬,總能找到可口的野味兒。在那個物質(zhì)困乏的年代,那些野味兒就是我們童年最好的點心,每每吃到都有不同的味道,也許我們不是在品嘗野味兒,而是在品嘗勞動的快樂。
? ? ? ?在那些野味兒中,記憶最深的是“救命糧”,雖然二十多年沒有刻意去品嘗了,但那味道卻時時縈繞在夢中,回味起來仍然纏綿悠長、滋味兒無窮。
? ? ? ?每年三月,滿山遍野開滿鮮花,紅的、黃的、紫的。遠遠望去能看到的白花,一塊塊、一片片、一行行,像盛開的棉花,像初冬的積雪,像藍天上飄飛的云朵,白花花的灑滿山野。到了秋天,便是滿山紅果。那便是“救命糧”。
它夏有繁花、秋有果實。花期很長,果實存留枝頭甚久,直到來年春季。現(xiàn)成了我們圣水湖區(qū)域的的一道靚麗風景。
夏有繁花、秋有果實
? ? ? ?兒時的我們,不知賞景,只是在看到遍野白花時,萌生著探個究竟的想法。我們急沖沖地鉆進了豐茂的林子,原來代替白花的是青色的小果子。這些小果子,慢慢長大,到了秋末,就由青色、黃紅色變成了大紅色,一簇簇掛滿全樹。
? ? ? ?雖然這時的“救命糧”已經(jīng)成熟,但吃起來卻是又酸又澀,只有霜凍后,果皮起皺了,才會是酸甜酸甜的。
? ? ? ?真正吃“救命糧”,是我十二歲時,在姑姑家。他們把果子磨成漿,加了少許包谷面,稍作發(fā)酵,做成圓餅,放在蒸籠里蒸熟即食。我吃了兩個,還想吃,姑姑說別吃多了,吃多了不易消化還會便結(jié)。
? ? ? ??臨走時,姑姑讓我去樓上抓點帶回去生吃。在樓上,見滿樓都是紅紅的“救命糧”,像張厚厚的地毯鋪在樓板上,我蹬下身子,大把大把地吃了起來,那味道真是美極了,酸甜中雜以特有的清香,嚼起來沙沙作響,像是伴吃的輕音樂,吃得我忘乎所以,直到感覺味道變澀了,才覺得張嘴難閉嘴亦難。
? ? ?回家后,肚子鼓脹,幾天吃不了,也趴不了。父親說,那是人家的救命糧,糧食不夠,是接濟荒年的,你可好,海吃山空的,吃得自己消化不了。
? ? ? ?我忽然想起了后山上彩霞般紅遍山野的“救命糧”,似乎一下子知道為啥叫它“救命糧”了,也同時想起了它的另一個名字“救兵糧”。
? ? ? ?說是一支部隊,為避追兵,數(shù)日輕裝急行軍,就在一個個快要餓暈的時候,一個士兵猛然發(fā)現(xiàn)對面山上大紅一片。大家來了精神,一股氣沖過去,填飽了肚子。這救了命的野果子,就被叫做“救兵糧”,隨著部隊一路傳揚。
? ? ? ?果實富含有機酸、蛋白質(zhì)、氨基酸、維生素和多種礦質(zhì)元素,一粒果子所含維生素e相當于一個大蘋果,是營養(yǎng)極高的保健性水果,果實還可抑制齲齒的活性物質(zhì),是制作牙膏的優(yōu)質(zhì)材料。真可謂山中精靈,渾身是寶。
? ? ? ?而我仍然習(xí)慣叫它“救命糧”,看到它就會勾起兒時的快樂,更會想起姑姑家滿樓的“救命糧”,仍然清晰地記得,那堆放糧食的樓板上,除了“救命糧”還是“救命糧”……
? ? ? ?而今小康了,卸去了“救命”的職責,依然白花花地鬧熱山野,紅彤彤地染紅著季節(jié),默默地茂盛著,點綴著美好的新生活。? ? ??
?這,就是火棘,我心中的 “救命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