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門學科無非是一些概念和概念之間的聯系,所以對會計這門國際商業的通用言的學習就先學習各種概念。
概念1.1 會計
中國的會計和國際標準的會計是有差別的,但是又在逐漸趨同,所以學習的時候沒有必要太糾結不同的地方,當你看到翻譯的會計書,有些科目名字不一樣,很正常的。還有注冊會計師考試的會計是“財務會計” 不同類型的會計的關注點不一樣,但是財務會計是基礎,是企業正常經營的處理。
會計 :以貨幣為主要<u>計量單位</u>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 貨幣計量為主: 意味著主要使用貨幣,也可以使用其他,比如
- 實物量度:(千克,噸,米,臺,件等)
- 勞動量度:(勞動日,工時等)
- ** 貨幣量度:(元,角分等)主要**
什么時候要放棄貨幣計量呢?比如惡性通貨膨脹的時候。
- 反映:一種表現的方式。
- 監督:反映你這個企業是什么樣子,不能給我在這個反映上做文章,你要是做文章,有“審計”去查你。
- 經濟活動:會計的使用范疇是經濟活動,經濟解決的是有限的資源和無限的人類欲望的矛盾,最主要的解決辦法是資源的使用效率問題。政治解決的人民的支持率最大化。會計不是屬于政治,但是有存活在政治大背景下面,所以有個原則是實質重于形式,就是經濟實質重于法律形式。
- 經濟管理 :會計本質是一種管理活動,會計信息系統需要提供對決策有用的信息。而且能告訴你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同時能監督這家企業的管理者有沒有舞弊,各個方面管理得怎么樣。
概念1.2 會計的基本假設
這些只是假設,的確每個假設都可以不存在,但是這些假設存在是通常的情況,每種假設都可以沒有,沒有的其中一項或者幾項的情況下,也有對應的會計方法,注冊會計說的是一般意義的通常時候,是建立在這些假設之上的。這些注會書上不會說,是《注會》中會計所在big picture.
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 :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
故意顯得高大上的定義,其實就說會計描述的對象是誰的問題。
簡單的理解只要能獨立核算的都是會計的主體。可以是獨立核算的部門(華為的各個部門就是獨立核算的,避免吃大鍋飯導致效率降低),可以是合伙制企業,股份制企業,也可以是企業集團,還可以是銀行。
法律上規定的主體(企業或者銀行)一定是會計主體,但是會計主體(獨立核算的部門)就不是法律主體。
銀行和其他主體之間的會計是有差異的,比如對于一般企業來說,銀行存款是資產,對于銀行來說,銀行存款就是負責了。一般銀行會計和企業會計是反的。注會考試針對的非銀行的。
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 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會按照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有大規模的業務削減。
只有企業持續干下去,很多的會計方法才是有效的。如果企業干不下去了請用破產清算會計。
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 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活動劃分成若干個連續長短相同的期間。
因為分期的存在,才會有中期報告,年度報告,會計信息信息把企業某個時間點的截面反映出來了。
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 ,是指會計主體在財務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
正常情況下,就是用貨幣記賬。錢不靠譜的時候,還用它記賬那就是在作假了,需要根據物價指數去調整通歷史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