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么久沒更新過文章了,你在想或做些什么
關于寫作,明明知道堅持下去會帶來很多好處,可為什么總是做不到呢?
回首整個2016年,能堅持每周寫一篇文章,還收獲了很多點贊與好評。但也許只有自己知道寫作的過程是都有多么艱辛,尤其是寫一篇高質量的文章。而寫作的動機也很明顯,就是為了上簡書首頁,并收獲很多粉絲與好評。但這樣的寫作模式始終不能持續。
在我看來,寫作可以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有感而發型。比如你從書中看到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從手機上了解了點熱點新聞,或者就是自己突發感慨,想寫點東西,這些都屬于有感而發型,不需要在你寫的時候查閱很多資料,基本上可以一氣呵成。另一種寫作模式是燒腦費心型。比如我讀了一本關于知識管理的書,我就想寫一篇關于知識管理的文章,為了使得寫出來的東西更具說服力,就需要查閱很多資料、讀很多相關主題的書籍。
在過去的大半年時間里,自己寫了不少第一種類型的文章,但都沒有公開出來。原因有兩方面:首先,這些文章更多像是雜文,寫的亂七八糟的想法或感悟,不成體系;其次,就是這類文章也達不到自己心中可以發表的水平。
第二種文章也寫過幾篇,但寫完后,自己都覺得不滿意,更不提發表出去了。尤其是那篇關于時間管理的文章,自己看的相關的書籍越多,越覺得對這個領域的理解和實踐不足。更夸張的是,自己覺得要是真寫這個主題,完全可以寫一本書了。
所以,寫作這件事最終沒有被長期堅持。曾經自己還想著干脆申請一個博客算了,想到什么就寫什么,誰愛看不看。但轉念一想,這樣跟現在又有什么區別呢?現在的你只是寫在筆記里,給自己看罷了。
不過,倒是之前讀的劉瑜的一本書——《送你一顆子彈》,給了自己一些啟發。在這本書中,作者寫了她在美國求學期間的很多生活中的瑣事。但正是這些不起眼的瑣事,卻能讓有過同樣經歷的你深受鼓舞,覺得自己并不孤獨。印象很深的一個片段是,作者在寫畢業論文的時候借了一大堆書,最后去還書的時候,卻發現這些書只有一半讀過,讀過的一半中,還記得內容的只有不到十分之一,其他的都是無用功。這樣的經歷,讀過大學的你我應該都有經歷過。這樣的片段還有很多,都會讓你覺得似曾相識。
那么,關于寫作,接下來要怎么做就很明顯了。我不應該再像過去那樣,只寫干貨、寫方法、寫經驗。也許,我經歷的一些失敗與困惑,也能讓你深受啟發呢。
-
感謝這一年里生活賜予我的悲歡離合
特別想用一段話來形容這大半年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經歷——“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吃到的是什么味道”。
2017年4月份,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我的生活發生巨變。
因為休假養傷,剛好碰上她也在休假,于是兩人就一起去了一趟張家界,然后兩個人就正式確立了關系。
又因為遇到了三節課,而堅定不移地參加了面向“有1-3年產品經驗”的培訓——產品經理P2魔鬼訓練營。從最開始完成作業都困難,到最后以第一名的成績(作業優秀率超過80%,是所有學員中最高的)拿到了“優秀學員”,這個過程都經歷了什么,真的難以一言以蔽之。
6月底,自己在沒有找好下家的情況下毅然離職。在順利完成三節課的課程后,就奔赴她所在的城市——深圳求職。從最開始的自信滿滿到最后求職失敗、屢屢被拒,這段經歷,簡直可以寫成一篇名為“求職歷險記”的小說。
到今天再次回到上海,帶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失落與惆悵回來,看著一幕幕熟悉的場景,感慨萬千。
-
再回上海,竟然有種闊別已久的感覺,放佛是大學畢業后到外地工作了一段時間,再次返回母校所在的城市的感覺
從小到大,從小學到研究生,再到畢業后的兩份工作,一路走來,都特別順利。縱然是有第一次高考的失利、考研時第一志愿的落榜,但都不足以對自己產生重大的影響,至少復讀了一年還是考上了本科、研究生考試調劑到了一所還不錯的學校。
而這一次轉行,似乎極為漫長。
一向好勝心強烈的我,總想著等工作落實了,我就可以好好規劃后邊的事情。在工作的事情未解決前,自己一直繃著一根神經,甚至帶著逃避心理,不愿意跟人談論工作、不愿意跟人交流、接觸,把自己封閉起來。因為怕被人說笑,覺得你都工作四年了還這么魯莽,裸辭后再去轉行;你看你其他同學、同事,堅持在一家公司,年薪都到了XX萬,職位都是總監了;你看別人像你這個年紀,都成家立業了,有自己的家庭了,你現在還敢這樣讓自己失業?
這樣的體驗在上次換工作的時候也有,不過那次可能是運氣好吧,面試了兩家公司,都成功拿到了Offer。這次卻沒那么幸運。
當最后一家面試的公司,在四輪面試和一次筆試后,依然沒通過,我知道自己包裹在外邊的這層保護衣該蛻去了。失業了有什么大不了呢,把它當做一次間隔年,去嘗試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不也可以嗎?
是啊,間隔年。
如果把畢業后的四年工作經歷當做一次求學,四年過去也該畢業了。
停下來思考一下,也未必是一件壞事。
-
讀了《百歲人生》這本書,你都思考了些什么
剛好前不久,聽了羅胖在《002號知識發布會》上提到的一本書——《百歲人生》。自己也若有所思。
假如我們真的能活到100歲,你還會在60歲或70歲退休嗎?如果不抱著一顆終身學習的心態,你退休后的30-40年,如何度過呢?20幾歲畢業后,踏上職場,要工作幾十年,你為什么沒有勇氣去尋找自己熱愛的事業呢?
看看身邊的人,有太多活生生的例子了。有些人到了35歲后,還沒有一門自己的手藝,做著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工作;有些人,過了40歲,還把自己圈定在狹窄的視野內,做著本分、安定的工作,一輩子不敢跳出來;還有些人,年過半百,就已經如同垂暮老人,接受不了任何新思想、新事物,等待著過退休后的安穩生活。
不敢想象自己到了那樣年紀后的樣子,但至少,從現在開始,就要讓自己豐富起來——具備一定的核心競爭力、做著熱愛的事業、有工作以外的興趣愛好、對新事物保持好奇心、擁有終身學習的心態。
或許,等自己年過60后,在別人都著急過退休生活的時候,自己還能寫書、講課,甚至去爬山、徒步、周游世界。
-
關于未來,你都有哪些暢想
做一個自由職業者,以寫作、培訓、授課為生。
在有生之年,能有機會學會吉他、繪畫、英語,去看盡世界各國的獨特風景,體驗各種各樣的經歷——登山、跳傘、蹦極。
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多嘗試、多體驗,哪怕碰的頭破血流;
在容顏已衰的時候,多傳授、多給予,哪怕所做毫無收益。
至少,在跟子孫后輩們閑聊時,有故事可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