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eading,閱讀一個圖書片段)
節選自《把時間當作朋友》【李笑來】
經常有學生向我表示她對目前的專業沒興趣,她真正感興趣的是某某專業。——正如我們經常看到的那樣,這些人不快樂。因為他們(覺得)自正在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然而,真的是他們以為的那樣么?不客氣地說,99%的情況下并非如此。首先,這些人并不是對正在做的事情沒有興趣,而是沒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沒有人喜歡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每個人都會不自覺地盡量回避自己的短處:唱歌跑調的人通常不太喜歡與朋友一塊兒去KTV;牌技差的人被朋友叫去補缺的時候往往非常不情愿;不善與人交往的人通常開會的時候會坐在會場角落…………往往并不是有興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興趣。人們總是搞錯順序,并對錯誤毫不知曉。盡管并不是絕對,但確實大多數事情都需要熟能生巧。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長了;擅長了,就自然做得比別人好;做得比別人好,興趣就大起來了,而后就更喜歡做,更擅長,更……良性循環。但,同樣,做得多就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沒興趣,往往只不過是結果而已,卻被當作不去做好的理由,最終的懲罰就是大量的時間白白流逝。
I:(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
【What片段嘗試解決的問題】
擅長的事才是興趣的萌發點,因為不擅長找籍口說沒興趣是不可取的。
【Why這個問題要解決的原因,好處和后果】
不給自己的失敗找借口,能夠堅持花時間做好某件事,變得擅長后變成有興趣。
【Where解決方案適合的場景】
當自己想要放棄某件事時或找借口說沒興趣的時候
【How如何解決問題的詳細步驟】
打破固定思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花時間、精力投入下去堅持去做,不找借口,找到成功感。培養興趣。
A1:(Appropriation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朋友送了一臺價值不菲的尤克里里,是我跟他聊天時聊到過我很感興趣,想要去學,學學上手很快,但是覺得有些枯燥,堅持了一個多月就放在那里當擺設了,說說是原來有興趣現在沒興趣了。那時每周上課,每節課會彈一個曲子,會了六首和通用的和弦按音,沒有堅持練又忘記了技巧覺得自己做不好,才說沒興趣的。
A2:(Appropriation2,以后我怎么應用)
每天下班5:00-5:30下班等待吃晚飯前都要練習尤克里里。有空了就拿出來練練,一周彈熟了一首曲子周末就發圈打卡,給自己加油打氣,反復練習會有成效與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