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原文地址:https://blog.jing.do/2192
越來越感覺自己到了個進退兩難的年紀,夢想是越來越遠,只得曲線救國。懸而未決的問題是越來越多,面臨越來越多的問題,只能無奈舍棄一些,還是學生時代好呀!
最近開始慢慢恢復了閱讀,自從出國之后幾乎沒有怎么再閱讀了,讀書筆記倒是隨身帶著,但是上一次記錄已經是2013年了。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說自動駕駛的(《自動駕駛終于到來那一天,我們的出行方式也會完全改變》)。文中提及了一些數據和展望,之前和朋友們討論過這個事情,有很多觀點文中并未提及,就趁機寫篇文章傳述下自己的想法。
我們先不說自動駕駛到來時間點是否準確,但是他必將到來。為什么這么說呢,縱觀下世界發展,簡單重復的勞動都將逐漸被機器給替代,例子舉不勝舉,而且從人性角度出發,能不自己做的事情就不自己做,能用簡單的方式解決的不會選擇復雜。不過,駕駛在很多人看來其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勞動”,不僅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還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且一旦出了問題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惡性損失。試想下一輛汽車失去控制馬路上橫沖直撞,或者錯誤判斷情況,傷害到人,誰都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作為一個外行我其實非常同意這樣的觀點,不過即便如此,自動駕駛也未必不能實現。
假如實現了自動駕駛,道路會是怎么樣的?這里需要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完全自動駕駛車輛行駛的道路,另一種是一個人力駕駛和自動駕駛的混合道路。前者安全系數將遠遠高于后者,因為前者通過車輛之間的通訊,能形成一個道路的全部網絡拓撲,每一輛車都掌握著全部道路的信息,擁有著上帝視角。這種情況下,一旦特殊情況發生,所有車輛都能做出最正確且統一的動作。而后者,因為人力駕駛的不可預測性,一旦道路發生特殊情況,自動駕駛車輛無法完全得知和預判人類的行為,導致一些意外的發生。
基于這種想法,一旦自動駕駛車輛研發出來,定會在交通系統中發現一條專用道,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的人類駕駛車的淘汰,專用道會變成主道,最終人類駕駛車會變成一條專用道。有人覺得這個對道路改造的成本很高,其實并不是,就像現在的公交專用道一樣,只需要劃分出一個專門的區域即可。那這個需要多久?假設2030年自動駕駛車輛能夠量產(文中提及的預測),如果沒有特別的政策引導,大約10-20年時間不再生產純人類駕駛車輛,就像當年自動擋替代手動擋一樣,車輛將默認為自動駕駛,人工駕駛需要切換。這就2050年了,到了2050年,我們還需要10-20年時間去淘汰那些新車(在2049年買的車),大約在2060-2070年,自動駕駛車輛將在市場上占有絕對的數量優勢,這個時候也可以理解為,主道將會為自動駕駛車服務。
關于安全性,看上去人類對車失去的控制權,沒有安全感,但是如果形成自動駕駛的閉環路,就可以放心了。這就等于現在那些機場的換乘小鐵軌,完全電動,自己在鐵軌上來回動(好污)。其實,這種情況下,可以把所有車輛看成一個整體在道路上行駛。交通擁堵的問題也會解決,現在很多的幽靈堵車,就是因為換道,出道,并道產生的,導致的原因是因為車輛之間不知道對方的情況。當自動駕駛網絡形成,這種情況完全可以通過機器計算來操作,因為所有車都會知道其他車下一步想做什么。
在這個假設下,如果2070年達到了自動駕駛,那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呢?下一步會是如何呢?我們知道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人類獲取信息的速度越來越快,導致了節奏越來越快,時間也越來越寶貴。國內城市里還好有公交,但是在美國人人開著汽車上班。每天平均在開車上可能有一個半小時,這段時間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但也是無可奈何的。試想下uber和共享汽車的未來。如果達成了自動駕駛,我們為何還要自己擁有汽車?
現在的情況下,我開車上班,車停在車庫,下班之后開回去再停在車庫。除了上下班以外,汽車其實是荒廢的。另外一個例子,我今天要去城里聚會,但是車里不好停車,這時候我會考慮公交或者打車,就無法享受私家汽車帶來的便利了。這個問題如果在自動駕駛實現之后,完全就解決了。可以打個比方,到了那時候,所有道路變成了現在的“鐵軌”,你要去哪里,等著高鐵過來,跳上去,到站之后,再跳下來即可。等待時間太長或者沒車?應該不會,想象下現在人手一輛車但是使用率可能一天不到三次,這些車如果全部投入到這項運營中,只會過剩不會不足。到時候成本也會遠遠低于私家車,會更像坐公交。
這樣的未來,我很期待,不過那時候估計我已經走不動路了。
PS: 我并非這個領域的,也就是之前和人聊過,然后看了些東西,瞎扯了下,不足之處望大家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