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余光中的鄉愁,不覺有什么特別之處。如今卻已是曲中人。
回到家中有一周時間,物是人非的感覺貫穿始終。
熟悉的語調,仔細看看卻發現不是曾經的故人。而有些面孔只能留在筆尖,留在紙上。
老村長已經退休,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婦女,大家對她贊譽有加,說她辦事雷厲風行。很少有人再談起曾經的老村長,或許大家都是識時務者,也可能大多數人都比較冷漠。莫要說老村長替村子里做過什么大事兒,單單處理家長里短的小矛盾估計也難以理清了。
現如今家家都住上了兩層小樓,每家都有了私家車。都通上了網絡,道路清一色的水泥路,路旁整齊的景觀樹。每個人都越來越時髦,越現代化。硬件上與記憶中曾經那個村長簡直云泥之別。不禁感嘆,生活是越來越好了。
“哎喲,幾年不見,濤濤都長這么大了,在哪工作,有沒有對象啊?”幾乎每年回家都被問道這種問題,每次也是象征的跟他們寒暄幾句,匆匆離開。鄉親們的客套話今年于我卻格外的珍貴,因為在外邊工作就連這種問候都不經常有。
這種感覺直到今年才格外明顯,直到現在才覺的應該分在珍惜這普普通通卻越來越少的寒暄。
陪奶奶聊天時得知附近的幾位老人今年去世了。去年還身強體壯的小伙子今年突然被檢查出癌癥出來年還要做第二次手術。誰被檢查出了腦梗,如今生活不能自理,終日與輪子為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卻各有各的不幸。
即便這世上沒有感同身受,想想曾經都一張張和藹可親的街坊一個個都離自己遠去,心中不免一番感慨,擁有時不知道珍惜,等到快要失去才追悔莫及。
這或許就是人之常態吧,一個人來到世界,一個人孤獨的離開。沒有帶來任何東西,卻帶走了親朋的思念。
當然,來到家感覺不只有深深的感嘆還有看到了村子里的希望。
總是特別受街上小朋友的歡迎。每次回家總會有小弟弟小妹妹來找我玩,他們有叫我叔叔有叫我哥哥。他們過來給我講在學校里的經歷,為我展示舞蹈,背誦文章。當然,他們也會講段子互相套路對方!
這,不正是那個曾經的自己么?看到他們就跟看到了當初的自己一樣,也不自覺卸下大人的偽裝去和他們歡天喜地一場。
天黑了,小伙伴們各自回家之前約好明日再來與我相見。
有喜有悲,有聚有散,這或許是就是迷人奇妙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