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同事跟我說了她那讀中學的女兒,現在問題嚴重,各種叛逆。對父母各種譴責,不想上學,要去周游世界。
聽了以后我也是唏噓不已,孩子生活在怎樣的虛幻中,才能這樣兩腳不想站在地上。
我不斷的思考這其中作為媽媽的我到底要借鑒些什么。同事說她也確實,孩子小的時候只是強調做作業,學習。也會訓斥孩子。現在也是后悔不已。
但在我眼里同事很多閃光點,助人,努力掙錢。銷售里面的人才,什么都能賣的特別好。努力花錢給女兒的媽媽卻在女兒的眼光中成不了解其心思的人。
這其中斷檔的形成也許只有當事人才能知道吧。
那么到底要如何陪伴孩子長大呢?這轉瞬即逝的一天天。
腦海中突然出現了一句話“玩耍的時間要努力一些”。
原本的我正好也陷入了孩子的分數中,上周單元測試兒子語文98數學94。好像分數稍微低了些。
老公讓兒子自己檢討。兒子自己反思,最后提出了放棄玩iPad。這真的是占了兒子一個大便宜,本來就想談談話,聊一聊,結果意外收獲。現在盡量每天我陪兒子把各科復習一下做個梳理。為下次測驗做準備。
比起成績,我自己心里清楚,更重要的還是習慣,這是我能陪他去做的。
我在意分數背后的習慣,卻不能拿分數去要求孩子,更不能去拿結果問責,這是萬萬不可取的。這是我需要從同事身上要吸取的。學習這條路我需要陪他一起去打通,不能把他一個人丟在另一邊。
父母與孩子之間要有一座互通的橋,這座橋要用心的去搭建。這座橋的構成不能是要求,不能是作業,不能是考試。是什么呢?必須是一種愉悅的體驗,一種愉悅的儀式,一種愉悅的陪伴。
鑒于目前我能想到的是陪孩子要更加用心的玩耍,要再努力一些。才能保留跟孩子有足夠的通道去交流。
想起了微博上一個父親“兒子要陪我玩,為什么要寫作業”。估計也是這種感覺吧。
周末陪兒子去河邊玩耍,我倆用樹葉玩了一個下午,就這樣找到葉子,放在一起拉斷。再找下一片結實的葉子。我享受著他那無憂無慮的重復和快樂。
這座橋趁現在孩子還敞開著,我要珍惜的壘磚,耐心,愉快,像地基一樣把磚壘的結實一些。盡量把跟兒子之間的橋搭的結實又漂亮。當青春期來臨時,盡可能多的抵御住一些洪水猛獸。
趁現在,能玩耍的年紀,多努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