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時代

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問:你的高中時代是怎么樣的?

提問人說自己高中是在尖子班,不管是學習氛圍還是同學之間的情誼都很和諧,并沒有感覺到暗無天日的壓抑、同學之間怒目相視,生怕被別人竊取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經驗總結之類的。

提問人還說是不是因為自己在尖子班所以沒有遇到這些,所謂的高中的黑暗歲月或許只是個別現象,普通高中生的真實狀態究竟是什么樣的呢?

作為一個離開高中校園6年,一直把高中生活定義為最黑暗歲月的人,我覺得自己對于這個話題還是有些話說說的。雖然現在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但每次做夢夢見高考都會再次被嚇醒,驚出一身冷汗。

有時候是夢見自己被老師刁難,叫我回答的問題答不出來;有時候是考試的時候,明明滾瓜爛熟的知識點卻怎么也想不起來了;還有時候是在高考考場上,不是忘記帶筆就是忘記帶準考證,慌亂無比;或者,只是坐在課桌上發呆,想著距離高考只有100天不到的時間了,還有無數的課本要看,無數的習題要做,現在這個樣子,怎么去參加高考哇?于是,被嚇得不行!

每次被驚醒后,想到現在已經經歷過了高考,都會感到特別欣慰,那個過程我總算過來了。

實際上,身處其中的時候,我并沒有覺得那四年(復讀了一年)的時光有多么難捱,而之所以覺得自己的高中生活最黑暗,完全是因為那個時候失去了學習成績這一舉足輕重的優勢,從而衍生出來的無窮無盡的自卑。

05年,我以非常微弱的分數優勢考進了縣城的重點高中,按理說,這起碼是一件好事,但我和我的家人都沒有因此而高興起來。

初中三年,我一直是班上的第一名,全校的前幾名,但初中升高中的時候,我的成績是班上的第四名,全校的三十名。本來,這個成績進入重點高中是沒有很大希望的,但是由于那一年的一些制度改革,就是說初二時期的生物和政治、歷史考試成績也納入了考核范圍,這幾個科目的成績必須80分以上才能通過第一輪選拔。由于這個門檻的限制,一些中考成績比我好的同學被擋在門外,而我借著這個政策的眷顧進入了理想中的重點高中。

雖然是進了這個門了,但壓力無處不在。中考前這個學校就通過拔尖考試錄取了200名成績特別優異的學生(那次拔尖考試我也參加了,低了錄取分數線5分)。這200名學生被安排在各個班級,我們班上當時有11名同學是通過拔尖考試進來的,我的中考成績排在了全班41名,整個班級共70多人。

從進入高中的第一天起,我就在等待一次考試的機會,來證明41名并不是我的真實水平。

一個月后,學校進行了一次摸底考試。我算是認真備考和復習了,但也只是個33名,并沒有比41名好多少。

這個打擊對于當時的我來說,甚至可以算是致命的,在那個分數至上的年代,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你成績好,說什么都對,做什么都對,你成績不好,呼吸都是錯的。

那時候的我真真是玻璃心到了極點,因為成績不夠優異就覺得自己卑微到塵埃里了,連抬頭走路的自信都沒有。而最最害怕的是見到初中時期的熟人了,他們說的每一句話仿佛都是挑釁,提醒著我此刻是多么的失敗。更為憂傷的是,有些人是躲不掉的,比如那些初中時期和我是校友,現在是同班同學的人,又或者那幾個初中時和我在一個班,現在在我隔壁班的同學。

為了掩藏自己心底的那份自卑,我的話越來越少。大部分時間,我一個人去食堂吃飯,一個人去學校的小賣部買生活用品,一個人去熱水房打開水,一個人做作業,遇上不懂的題,也不好意思去問成績好的同學,實在解決不了了,就拿好朋友的作業本看一下,然后繼續自己默默推算,把標準公式在心里默記一遍,我這么做,完全是為了讓自己心安一些罷了。

我那時候的同桌,是一個很愛笑的女孩。她總是一遍遍告訴我說:學習成績代表不了了一切,你應該開心起來。

我感激她,卻也找不到讓自己開心起來的理由。

一次,籌辦全國中學生作文比賽的幾個工作人員來到我們學校宣傳,另外,還有一位作家來講授一家寫作的技巧。

我同桌拉著我去聽講座,末了,她拿著我的筆記本請那位作家在我的本子上簽名。

作家拿起筆飛速簽了名,正準備把本子遞回來的時候,我同桌微笑著說:“能麻煩你再多寫幾個字嗎,就寫相信自己好了”。作家抬頭看了她一眼,寫下了那四個字。

我同桌拿著簽了名的本子交給我,特別興奮,說:“那是我最想對你說的話了。”

后來的日子里,她無數次地和我說,她覺得我主要是心態不好,把考試看得太重要了,反而發揮不出真實的水平。不如看淡一些,就算考得不好,也可以從中吸取教訓,找到自己的失誤點,力爭在下一次有所進步。

我相信,那個階段的她已經是在盡力用自己的經驗來幫助我了,她自己就是這樣子實踐的。后來,她靠著一步一步踏實的積累和努力,考到了本省一所還不錯的一本院校,畢業后,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專業對口的自己喜歡的工作。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繼續說我高一時期的情況。

高一第一學期結束的時候,我考到了班上的第24名,依然是不怎么好的成績。我的物理成績特別差,基本徘徊在20~50分(總分100分)之間。成績最好的是語文,很難跌出前三。

高一第二學期開學的時候,我基本認定了自己就是一個成績平平的中等生了,也已經不相信憑借自己的努力能夠考進班級前10了,所以,那個學期,相對而言,我的精神狀態還是放松的。

我收到了很多人的信,那是那個階段最令我開心的事情,有的是別的學校的朋友寄過來的,有的是本校或者本班的筆友寫給我的。

每封信我都會很認真地回信,一筆一劃工工整整得寫出每一個字,寫完后將信紙折成心形,裝進帶著墨香的信封里。

那一學期,我和另外兩個女生住進了學校一個老師的家屬的房子里。

那是一座很老式的舊房子,空間很小,只有兩個簡易床和一張書桌。房子的主人是一個年近40的阿姨,她從我們這兒收取一些房租,答應讓我們住在那兒,附帶給我們準備好每日用的熱水。

我們三個初中是在同一個學校的,高一時,S姑娘和我在一個班,而Q姑娘和S姑娘初中時在一個班,所以互相都認識了。

我會愿意住到那個小屋里去是因為我想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S姑娘是為了陪我,才住進去的。而Q姑娘是覺得在寢室比較孤單,特別想要一種熟悉的安全感。

我們三個就這樣子住到一起了。

那個小房子其實是很簡陋的,只是我們相聚在一起的歡樂沖散了那份不堪。下了晚自習以后,寢室里面的燈熄了,但是我們房間的燈是由我們自己控制的。

有時候我們會去學校的小賣部買一些水果,或者零食來吃,一邊吃一邊聊起初中時候的事情。

遇上考試的時候,我們也會在這個小房子里面復習一下,雖然那時候我們并不打算做很勤奮的學生。

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是,洗漱完畢,躺在床上,然后,聊各種八卦。

我們共同的朋友時不時會給我們寫信,每次,我們都是把信拿到這個小房子里面,互相交換著看。

學校在每個星期五的下午會打開校門兩個小時,允許所有的學生外出,我們稱之為“放風”。每次放風的時候,我會和S姑娘Q姑娘一起出去逛街,到街上吃一餐好吃的,或者把零錢都攢起來買一件我們都喜歡的姐妹裝。那時候的我們還沒有護膚的概念,一件漂亮的衣服已經是我們理解的最好的裝扮自己外在的方式了。

那幾年,大頭貼在學校火得不要不要的。五塊錢可以拍一張,一張有12小張,拍下12個瞬間。

遇上我們三個都精心打扮的時候,我們會去校門外拍一套大頭貼。把拍得最好的一張剪下來送給彼此,再挑選出拍得還不賴的一張,和著一封信,寄給關系最好的朋友。

那時候手機并不普遍,學校是不允許學生使用手機的。公用電話亭倒是很多,書信也是滿天飛。

于是,我們經常給父母親人打電話,給朋友寫信。

高一快結束的時候,關于文理分班的消息在學校傳開了。當時,我們班上不知道因為什么被分成了好幾個派別。

有以學業為主的努力派,除開睡覺和吃飯,99%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學習上,下課時那短短的10分鐘里,他們也在做習題或者背誦課文,不論外面的世界多么喧鬧,他們都不會被驚擾。通常,他們的學習成績都不差,但也不是最好的那一部分。

有以實力著稱的學霸派,他們仿佛不用多么努力就能夠拿到不錯的成績,他們是老師的寵兒,也是大家膜拜的對象。

另外,有以打架斗毆和談戀愛出名的酷酷派,他們用靈活的頭腦和大膽的行為和老師以及教導主任斗智斗勇,似乎,每一天都元氣滿滿,把日子攪和得熱氣騰騰。

而像我這種,既不鬧事,也不上進的學生,占了大多數,我們自嘲為邊緣派。

當文理分班的通知下來的時候,班主任都想留住學霸派和努力派,把酷酷派分配到的別的班級,至于邊緣派,任其自生自滅。

這只是作為一個班主任的私心,實際上,最終的決定來自于每一個學生自己。

我有過短暫的糾結選文科還是理科。文科,我地理不好,理科,物理不好。

然后,班主任,找我談話了。

班主任是教化學的,我們班理所當然成了理科班。

當時的班主任,在我們心里,并沒有什么威嚴,甚至有很多不好的負面評價。我雖然和班主任的接觸不多,但是對他也沒有什么好的印象。

當他問我學文科還是理科的時候,我說還沒想好。我最初的本意是希望他幫我分析一下,給點意見的。但是他直指要害地說:“那,先來看看你上次考試的的物理成績”,于是,我堅定的說我喜歡文科,會離開這個班級。

雖然,我是帶有一點點賭氣做出了這個抉擇,但我心里清楚地知道:在文科方面,我還是有一絲絲優勢的。另外,我真的想換個環境了。

后來,聽周圍一些同學說班主任也找他們談話了,大致意思是讓他們去讀文科。他們理直氣壯地拒絕了,說自己喜歡理科,哪怕成績不好考不上大學,這都是自己的事,不需要別人負責。

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在哪個階段,都顯得特別重要!那時候的我,是沒有那份思考的。

選定了文科以后,我意識到,新的希望要來了,畢竟,每次選擇過后,都有一個重新開始。

期末考試前夕,學校通知下來,說要進行奧數比賽的人員選拔,我悄悄報了名。

我自知自己沒有這個能力代表學校去和整個省,乃至全國的中學生進行比拼。

我只是想給自己一個機會,參與這樣一場考試,去看一下奧數的考試題目到底是什么樣的,究竟有多難。

那個暑假,我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去做數學習題,并不是期待能夠考一個不錯的成績,只是想自己證明一下,我努力一點,到底會有怎么樣的進步。

高二開學的時候,我到了一個新的班級。這個班級,有四十幾個人是原先就在這里的,其他的三十幾個人都是從別的班級分過來的。

學校統計了我們高一第二學期期末考試的成績。剔除了理科科目后,我的文科總成績在新的班級排到了第九名,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新的班主任對待新進來的同學都還算熱情,加上我考進來的成績還算不錯,所以,班主任對我也多了一份關注。

開學不久后,奧數選拔的考試就開始了。

考試的題目,我現在一個都想不起來了。我只記得,題目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但也并不容易,最后的一個大題,我是連題目都沒看懂的。

但是,我還是盡力把自己能寫的答案都寫上去了,至于對或錯,已經不是我能掌控的部分了。我也沒有很慌張,畢竟一開始就是抱著嘗試的心態去參與這樣一場考試的。

等到公布成績的時候,我從新的班主任那兒得知自己考了八十多分,總分是150啊,我這算是沒及格呢。

然而,這個成績在文科班來說已經算中上了,因為,當時文科班里參與這場考試的,最高分也只有九十多分。而理科班則不一樣,他們的最高分是147分。

那一刻,我居然有些小小的慶幸自己沒有選擇理科,要不然,我這個成績,還不被秒殺成渣渣。

新的班主任對我有些刮目相看,數學是文科生的弱項,我能在這方面占優勢,起碼有些許的希望。

只是,我很快就讓他失望了。在接下來的月考中,我數學才考了五十多分,刷新了我整個學生時代的歷史記錄,也把班主任剛剛建立起來的一份希望刷掉了一半。之后,他對我,就一直是不冷不熱的態度。

感覺,我的整個高中時代都是圍繞成績、分數、考試、這些詞展開的,但實際上,誰的又不是呢?在那個年代,讀書似乎是我們唯一的出路,成績意味著一切,即使你在不在乎,你身邊的親人、朋友、同學都會提醒著你去在乎。

一直到高考,我都是規規矩矩的過著。學校、食堂、寢室,三點一線,日子一日一日的重復著,沒有很大的變化。

從高二開始,我就很少給朋友寫信了,他們也是偶爾給我來封信,簡單說一下目前的生活。到后來,一封信都沒有了。

學校會定期舉辦一些征文比賽,每一次我都去參加了,三年下來,也有了十幾個榮譽證書。

高三開始,我和班上最努力的一撥人坐在了一起。我們互相加油鼓勁,遇上不懂的問題,要么請教老師,要么找當時班上的第一名來答疑。

雖說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我從來不覺得身邊的同學是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畢竟,高考是整個中國所有的高三學子之間的競爭,從這個層面來看,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是很小的個體了。

我沒有那么多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別人的前進或退步,我唯一能把握的,就是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收獲。

高考前,我的模擬考成績時好時壞,好的時候可以沖刺一本,不好的時候連二本線都夠不著。

那時候,我并沒有去深入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現在看來,覺得那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為。

我把過多的精力放在死記硬背上,沒有真正去理解解題方法和答題思路,總是跟著感覺走,所以,一些曾經做錯的題目還是會再次出錯。另外,我沒有歸納總結的習慣,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我一直都一知半解,答題時全憑猜測。

第一次高考時,我就像一個賭徒一般,所以,失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于是,我決定復讀。

我父母并不是很同意我去復讀,他們覺得,浪費一年的時間去賭另一個未知,是很不明智的。大學畢竟只是一個平臺,在一般的大學,一樣可以出類拔萃,奮進向上。

他們說的我都同意,但是我不甘心。加上父母一直在外地做生意,從小,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我自己做決定,所以,這一次,我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復讀了。

我一個人拿著行李,到復讀學校去報道。接待我的是一位從我之前的高中學校轉過來的老師,他答應把我分到最好的班里去。

于是,我進入了那所學校最好的復讀班,但也是人數最多的一個班,整整有150多人。一直到我第二次參加高考,班上的人我還只能認出七分之一。

到復讀班后,我才知道,原來復讀是這么的普遍。當時班上有好幾個是復讀了三四年了的學生,其中有一個男生和我在是同一個高中學校的,這已經是他復讀的第四年了。他的成績一直都非常好,但是,每次高考的時候就發揮失常,上一年,好不容易考上了一個二本,卻被調劑到一個非常冷門的專業,他心一橫,又來復讀了。

復讀,其實就是把高三的學習內容再進行一遍,再加上無數的試卷分析。

我的復讀生活并不壓抑,反而,那一年,是我高中生涯中,感覺最充實和快樂的一年了。

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和同寢室的一個同學去操場跑上三圈,然后再去早讀。

除了吃飯睡覺的時間,我把絕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背書和做習題。除了完成學校規定的任務,我還給自己制定了大大小小的規矩。比如,每天做一套英語試卷,決不能間斷,把錯誤的題目重新謄寫到改錯本上,一個星期復習一遍,比如,每天睡前聽一個小時的李陽瘋狂英語,再比如,一個學期內,要把歷史和政治課本背的滾瓜爛熟……

在班上,我認識了學校一個老師的女兒,她也是我的同學。每天,她都是先幫我在學校食堂的教師窗口帶一份可口的飯菜,然后再自己回家里吃飯。到現在,我都很懷念教師食堂的飯菜,更懷念和感激,那一年里,她的關懷。

來復讀班后,我的成績也進步很大,從最開始的全班十幾名慢慢的變到了全班的前幾名,最好的時候是全校的第四名。

那時候我的想法是:把優勢科目變得更為優勢,至于那些一直學不好的科目,就平常心面對好了,荒廢那么久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扭轉局面的。

這個方法還是管用的,漸漸的,我找到了一點自信,也找到了一點方向,覺得通過努力還是有機會,靠近理想的。

第二次高考,我是在本校參加考試的,這已經算是運氣很好了。

考試那兩天,身體出現了一些狀況,但也撐著過來了。

查成績的時候,我是很淡定的,語數外科目的成績都還算可以,唯獨文綜嚴重拖后腿,300分的總分我只拿到了不到200分,剛剛及格的水平。

本以為這次沒機會考上一個一本院校了。傍晚的時候,在電視上看到一本線的錄取分數線,沒想到自己居然僥幸地超過了幾分。好吧,也算是對自己這一年的一個交代了。終于,要和高中生活說再見了。

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我的高中生活,其實就是最最普通的一個高中生的經歷,沒有很大的驚喜,也沒有特別特別大的失敗,無非就是考試成績不好了這樣。

如果說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怎么樣去面對呢?

我會告訴自己去好好經歷,不要管這個過程我到底能不能收獲,會不會有所成就,當然,最好的是,在那個階段就能夠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如果在那個時候就確定寫作是我的一個愛好,是我愿意堅持到底的事情,那我就去寫好了,僅此而已。

我還想告訴那個時候的自己,要勇敢一些,多去嘗試。主動去跟仰慕的人交朋友,而不是擔心別人會看不起我。

畢竟,一次高考絕不足矣,決定人生。

當年我們班成績最好的同學,考上了武漢大學,畢業后回到了家鄉的省城,做了一名名公務員。聊起現在的生活,她很知足,有愛的人在身邊,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節假日可回家看看,這樣的日子也算溫情洋溢。

高一時,班上有個特別聰明伶俐的女同學,她在高考前因為和班主任吵架而退學了,她的男朋友也跟著一起退了學。之后,他們賣過電腦、賣過藥材,開過眼鏡店,最后回到家鄉開了了小店。現在,他們有了兩個孩子,在縣城買了大房子,生活過的也是越來越有希望了。

當年,班上特別貧困的一個女同學,現在嫁入了豪門,舉手投足間盡顯優雅,完全沒有了曾經的慌亂無措;當年班上男生推選出來的班花,現在已經微微發福了一些,美麗依然,只是沒有當年的清純啦。

時間總會無聲無息的,改變一些事情,改變一些人。

曾經以為天大的事情,日后回首,也只不過爾爾。

珍惜每一個階段的獨特感受,每一個回憶都是曾經,每一個當下都是最好的光景吶。


文/蘿卜尊,微信公眾號:行動派蘿卜尊(xingdongpai520)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6月份的高考要來了,這是一個讓很多家庭糾結的緊張話題。 現在的我,已不再熱心高考這件事,因為兒子已經大二,距離我的...
    一片花田閱讀 5,272評論 3 2
  • 如果高中時代是一場電影,只能選擇一個場景作宣傳海報,你會怎么選擇? 反正此時我腦海里浮現的是清晨的校園(以為在背英...
    關山雪滿Fiona閱讀 458評論 1 4
  • 為了給哥們檔案員萬斯李點贊,被他拉來了簡書這個平臺,這幾天在簡書上逛了逛,感覺大家寫得都挺棒的,最近我不止一遍的回...
    晚來一陣風兼雨閱讀 565評論 10 4
  • 晴10°/22°,體感溫度19°,空氣質量:良,濕度28%,南風3~4級。 向國學經典書籍致敬!學習國學刻不容緩!...
    光鋒容閱讀 163評論 0 0
  • 如何不動聲色的通過木頭夾子 來體現自己的藝術感? 下面這些方法會告訴你 首先,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畫上心儀的圖案,如...
    藝伙閱讀 899評論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