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我正焦急地等待先生回家帶我出去找人辦事情。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先生還是不見蹤影,電話也不接。
藍天上的云朵堆積著,溫暖的陽光正照在陽臺上。
我卻無心享受這愜意的冬日暖陽,心中只想著別誤了時間,辜負了別人的等待。
突然,手機響了。
我趕緊拿起來看,是一個陌生的號碼。
猶豫了幾秒,我還是接了起來。
“你是xxx嗎?”對方直截了當地問。
“對,我是。”
“你的身份證號是xxxxx,,家庭住址是xxxxxx嗎?”
不流暢的普通話,似乎帶點廣東口音。
這讓我想起之前接過的騙子電話,都有點類似的口音。
但他的語氣不容置喙,還帶著一種兇狠狠的味道。
說的信息也完全正確,再加上之前等人時的急切心理,我此時有點懵了。
順著他回答了“是”。
“我是xx市xx公安分局的xx,我的編號是xxxxx。”對方快速的說著,我根本都沒聽清楚。
“在我們最近偵破的一個重大案件中,犯罪嫌疑人A身上有你的一張建設銀行卡。該卡涉嫌洗錢活動。請你配合我們調查。”
聽到這里,我的心咚咚的跳起來了。
“天啊,怎么回事!”想到我與犯罪活動有聯系,我異常的緊張起來。
不過還存有一絲理智,那就是“我根本沒做任何違法活動,我應該什么都不怕。”
(后來想想,這點理智在與此人后面的談話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的心情略微放松了下來。
“請問你有沒有在建設銀行辦過卡?”那人接著說。
“辦過。”我確實辦過,還不止一張。
但想著既然我沒做過什么,實話實說也無所謂。
“那你的銀行卡為什么在犯罪嫌疑人身上?”對方提高聲音,更加惡狠狠的問。
他的語氣特別的逼迫人,仿佛我就是一個被他審訊的犯人。
我又有點害怕了,但那點理智又跳起來提醒了我。
“我怎么知道?”我也大聲并且生氣的說道。
“你自己的銀行卡在別人身上你怎么不知道?”
可能我的回答有點出乎他的意料,可能他預想我此時應該是害怕緊張的回答“我不知道”之類的。他這句話明顯有點倉促了。
我感到自己略略占了點上風了。
“我就是不知道。”我繼續大聲氣憤的說。
“你的銀行卡是在xx地開戶的嗎?”他轉換了問法。
媽的,他又說的無比準確。
“是。”我無奈的回答
“那為什么在犯罪嫌疑人身上?”他的氣勢明顯又漲起來了。
“我不知道!剛才不是說過了嗎?你去問犯罪嫌疑人啊!你去問開戶銀行啊!你問我干嘛?”我憤怒的回答。
我已經深刻懷疑他的身份了
即使你是真警察又怎樣。我又沒犯法,你卻一直惡狠狠的詢問我,我也有權生氣啊。
我即想堅定自己無錯的信心,也想壓倒他的氣勢。
“請配合我們的調查!”他吼道。
我決定繼續和他對話,看看他接下來有什么花招。
“請問你最近有沒有給單位或公司提交過你的身份信息?”
“沒有。”其實是有的,但我想探探他,故意說了慌。
“你再想想確實沒有嗎?沒有跟任何人提交過”
“沒有。”
“那你是叫xxx嗎?”
“是!”
“你的身份證號是xxxxx嗎?”
“是!”
奶奶的,我問什么總是要順著你,像傻瓜一樣回答“是”?
“你的住址是在…….?”
他氣勢很強,但沒等他說完,我同樣氣勢強硬的打斷他:“你都問過了,你干嘛還問?”
“你家離縣城坐車大概多長時間?”他又換了問法,氣勢也再次弱了下來。
我也又有點迷了。
“大概十幾分鐘。”
媽的,我為什么又回答了你。
“是步行還是坐車還是……?”
由于對自己剛才實話實說的氣憤,我憤憤的回答:“你管我怎么去的呢!”
他明顯沒料到我會這么說。
“請你帶幾件換洗的衣服,在一個小時內到縣城的公安局報到,交代你自己的問題,爭取寬大處理。”他應該是使出最后的殺手锏了。
聽到這里,我居然又有點慌了。
但立刻回過神來,“如果我真的有問題,也應該是公安局的人來找我,而不是由一個外省的警察通知我自己去吧。”
我已經確定他是騙子了。
對他大聲說道:“我看你應該準備幾件換洗的衣服,早點到公安局報到,免得警察找到你,關你幾年!”
話音還未落,對方“啪”的掛了電話。
啊!果然是騙子。
此時我油然而生一種戰勝騙子的勝利感。
“哈哈,他一定被我氣得不輕。”
這個騙術,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這件事里,騙子利用的是我的好奇心和恐懼心理。
2、騙子從一開始說話,就氣勢很強,對一個毫無心理準備的人來說,難免產生一些懼怕心理。
3、騙子的語言明顯是經過精心準備過的。他直接說確定的信息,而回答只能是“是的”。
“是”回答多了,我們就會在潛意識里默認他的身份和權威,在后面的對話里很容易被他牽著鼻子走,最終落入他的圈套。
4、這個騙術一開始由犯罪事件提到銀行卡,我猜想,接下來他會在取得我的信任之后,借由幫我查詢銀行卡的具體情況套走我的密碼。
對于這次沒有上當,我也總結如下:
1、當我聽到他帶口音的普通話時,產生了懷疑。可惜,這點懷疑我并沒有足夠重視。所以后面他談到我跟犯罪活動有關時,會慌張和害怕。
2、確定自己沒做違法活動,所以不應該害怕。這點理智起了很大的作用。
3、當對方一再讓我回答問題,而答案只能是“是”的時候,引起了我的警惕,所以生氣的反問他,沒有被他牽著走太遠。
4、在整個過程中,我都一直在“相信自己沒問題”和“懷疑自己難道有問題”間徘徊,幸好前者略占了上風。
這件事情,當我對他有所懷疑時,沒有及時掛掉電話,反而不停與其周旋,想要一探究竟,是最大最大的失誤。
因為很多受騙原因可能都是由此引起。
一名網友也曾分享過自己差點兒被騙的經歷。
網友在騙子的指揮下,已經進行到關鍵性的一步。
即銀行發來了驗證短信。短信中我們都曾見過的強調:打死都不要告訴別人。
網友看到了這句話,還習慣性的笑了笑,想著“我怎么會告訴別人呢?”
可是手指正在敲打鍵盤,準備發給騙子。
騙子眼看鴨子煮熟即將到達嘴邊,心急說錯了話,這才引起了網友的懷疑,立刻停止發送。
否則,銀行卡上的錢立馬就被劃走了。
騙子無處不在無孔不入,騙術五花八門無所不用其級。
比如,冒充銀行工作人員;冒充電話客服人員;冒充警察、政府人員。
一旦掌握了我們的準確信息,騙起來真是一個穩準狠啊。
16年8月的徐玉玉事件,騙子是一個組織有序環環相扣的團伙,被騙者卻僅僅是一個涉世未深的貧家女孩。
騙子掌握了玉玉的精準信息,但騙術卻并非天衣無縫。
從網上公布的消息看,至少存在以下幾個漏洞。
1、電話歸屬地的問題。不是本地教育局。
2、騙子連初中文化水平都不夠,加上又是外地人,那么普通話很可能是非常蹩腳的。
3、賬號激活問題。騙子說賬號需要激活,那么存一塊錢都可以激活,干嘛要存那么多?
也許,在整個過程中,徐玉玉也曾懷疑過,但可能由于騙子團伙有的放矢、指東打西的語言技巧而忽視了這些漏洞。
警方曾公布防騙的“六個一律”原則:
1、接電話,遇到陌生人,只要一談到銀行卡,一律掛掉;
2、只要一談到中獎了一律掛掉;
3、只要一談到“電話轉接公安局、法院”的,一律掛掉;
4、所有短信,但凡讓我點擊鏈接的,一律刪掉;
5、微信不認識的人發來的鏈接,一律不點;
6、一提到“安全賬戶”的一律是詐騙!
我們常常覺得自己不占便宜,并且有足夠的防范意識,騙子就會拿我們沒辦法。
所以“六個一律”一再強調“一律掛掉、刪掉“。
他們非常清楚:騙子專門研究人類心理,部下環環相扣一重接一重的陷阱等著我們來跳。
打不過,那我們一定要躲得起。
一律不和他們進行任何對話和聯系。
那么無論多么高超的騙術,都沒有了用武之地。
最近的李文星事件,當已經懷疑對方可能是傳銷時,那么不管他是不是傳銷,都應該及時放棄,決不能去驗證自己的推斷。
古人說“君子不立危墻之下。”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不要抱任何好奇、僥幸心理,更不要想著和犯罪分子來一番斗智斗勇。
可能稍有不慎,就落入圈套了。
萬一萬一,真的不幸,遇到窮兇極惡之徒,一定要記得生命至高無上,保命第一,其他皆可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