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易。”
一。
不知從何時起,「搞錢」二字成了處理一切問題的最優解。
無論是情感上的困境,還是職場上的負能量,亦或說短時間難以解決的問題。只要在話語末端加上一句「我現在只想搞錢!」,似乎一切的困境、負能量以及問題便立馬有了毫無破綻的解決方案。
我想,「搞錢」二字之所以會成為一種社會共識,流行趨勢。其根源還是在于40多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下,讓人越來越相信「鈔能力」。
不過,道理大家都懂,可真要實施起來時,直擊靈魂的問題也隨之在普羅大眾間孕育而生了——
這錢,到底該怎么搞?
二。
要說上面這問題,不止是直擊靈魂,更是叫人陷入迷茫。因為當你認真思索,層層深扒之后,你會發現,除了好好研讀「刑法」之外,「搞錢」這件事好像真的挺難的。
也許你會說,你看李佳琦、薇婭,甚至是那個只會「一給我里giao giao」的小阿giao,借助短視頻/直播的風口,他們咋就這么容易地把錢搞到手了呢?
可,借助風口「搞錢」的他們真的搞錢就So Easy了嗎?
在統計學領域有一個「幸存者偏差」的概念。其大概內容是指:但取得資訊的渠道,僅來自于幸存者時,此資訊可能會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
許多時候,我們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就像短視頻/直播這個風口。盡管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但也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豬都能夠飛起來,更不是所有的豬在風停了之后還能繼續飛。
我們關注到李佳琦,薇婭,小阿giao這樣一小部分幸運的「飛天豬」,卻很難留意到其實還有更多的豬并沒有在這個風口中把錢搞到手。
另外,「風口」許多時候只是個助推器,成功背后所付出的「代價」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下來的。
就像李佳琦,你可能只會看到他一場帶貨直播下來收入千萬、甚至上億,卻很難注意到在一夜爆紅之前,他在某化妝品柜臺用了整整3年去成為那個柜臺最專業最懂化妝品最會銷售的導購,然后又用整整3年時間去做美妝直播。
并且他最多時候一年累計直播389場,更是在一場6小時的直播中試色了380支不同的口紅。
試問,這樣的強度又有多少人能堅持得下來呢?
也許你又會說,我們不說這樣一些「搞錢」的方式,我們就說靠「錢搞錢」,憑借投資/資產增值的方式來「搞錢」。
好吧,我承認,這確實是條路。
但是,也終須明白:風險與收益存有正相關性。收益越大,風險自然也越大。
人人都覺得自己是巴菲特,但人人都不是巴菲特。特別是抱著「投機」心理來股市「搞錢」的人,其也更容易被市場割了韭菜。
要知道,股市當中一直有種說法:「七虧二平一賺」。賺錢的終究是少數,想通過股市「搞錢」,仔細想想還是挺難的。
另外,通過房地產投資「搞錢」這條路,一方面大資金的投資項目并不是絕大部分人能操作的;另一方面,在「房住不炒」的國家定位上,有投資價值地方的房屋,其交易的流動性已被鎖定,未知風險性以及投資回報周期及屆時的投資回報率都具有不確定性。
簡言之,通過投資/資產增值的方式來「搞錢」也似乎不太容易。
三。
?通過上述的探索,不難發現「搞錢」這件事好像真的挺難的。
但是難歸難,也還是要去「搞它」。就像一句老話講的那樣: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錢是我們實現自我的基礎或說底氣所在吧。
而至于怎么去「搞它」,私以為還是當佛系一點,亦或說順其自然一點,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身各方面素質的提升上。
要明白,「搞錢」只是手段,不是最根本的目的所在,根本的目的終究是自我的實現。
同時,也只有自身各方面素質都提升了,在機會降臨到自己頭上時,才不會錯過。畢竟,所有的努力都是在為機遇做準備。
所以,拋棄虛無的「搞錢」幻想,埋頭苦干。只有這樣,才是處理一切問題的最優解。
最后。
哈哈。不知不覺中又煲了一碗假雞湯。
本來昨天的時候在想,要不要寫下自己最近對「把雞蛋裝到一個籃子里」、「木桶效應」的思考——最近有種感覺,以為還是要把所有的優勢集中起來去「出擊」,這樣博取到的收益會更大。
但,仔細琢磨了下,總覺得自己的這個想法還沒想透徹,還不能形成閉環,所以就放棄了這個選題。
再然后,就想到了「搞錢」的話題——因為自己最近想「搞錢」的意愿異常強烈。所以,也就圍繞著「搞錢」的話題好好思考了下。越思考便越覺得,「搞錢」不能太急,還是要好好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質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也便有了這篇假雞湯文。
希望理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