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繁育歷史原因,暹羅貓被分為傳統暹羅和現代暹羅兩種。目前市面上絕大部分出售的的傳統暹羅無法被CFA認可,并被戲稱為“重點色短毛家貓”。
你在CFA、FIFe、TICA的官網上搜索暹羅貓(Siamese),看到的是這樣的貓。
而你家里的那只,很可能是這樣的貓。
賣貓給你的人,無論是繁育者還是貓販子,可能會好心的告訴你,這是傳統暹羅,不是現代暹羅。
你有沒有仔細想過,傳統暹羅到底是怎樣定義?它長什么樣子?和現代暹羅又是什么關系?
有一種貓:泰國貓(Thai)認為自己是傳統暹羅
以下段落翻譯自TICA官網的泰國貓介紹。
品種簡介
泰國貓(Thai)這個品種致力于保留泰國本地重點色貓的原始形態。Thai是TICA和許多歐洲協會的官方名稱,在泰國,它叫Wichienmaat,而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它叫“傳統暹羅”。泰國貓是有重點色圖案的短毛貓,有著深藍色的眼睛,稍白的身體和深色的肢體末端。但是他們形態適中,并不極端。有些人認為泰國貓類似“蘋果頭暹羅貓”,但有些人不這么認為。“蘋果頭”是一個相當口語化的說法,并不是一個官方品種名稱,并且對不同的人來說,代表著不同的樣子。泰國貓,是你可以在現在的泰國找到的自然重點色貓,它也與十九世紀末期,二十世紀初期的暹羅貓十分相像。比如Greta Hindley的母貓Prestwick Perak。
歷史
至少有700多年,泰人寵愛著一種他們叫做Wichienmaat的重點色貓。從泰國最著名的與貓有關的詩歌中,我們知道泰人從阿瑜陀耶王朝時期就開始飼養這種貓,到其后的暹羅王朝時期,再一直到今日的泰國,人們始終在繁育和飼養這種貓。在十九世紀,英國人來到泰國(當時叫暹羅)發現了Wichienmaat,是一種有著特殊藍眼,稍白的身體和深色肢體末端的貓。他們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沒有看過類似的貓,于是決定引入這種貓,并命名為暹羅貓(Siamese)。西方繁育者的目標是改善這個來自暹羅的原生的重點色品種,讓它的外表更加統一也更加引人注目。他們很快繁育出了眼睛比原產地更加藍的暹羅貓。他們也努力把暹羅貓的頭部和身體繁育得越來越有其獨特的風格。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貓展比賽中出現了一些頭部更長,骨骼更大,身材更苗條的暹羅貓。許多人喜歡暹羅貓的這種蛻變,但是另一些人則喜歡這個品種舊時更適中的形態。
也就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當世界各地的繁育者都選擇繁育20世紀早期的中間型暹羅貓時,泰國貓(Thai)開始偏離了暹羅貓這個品種。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間型的暹羅貓在貓展比賽中不再具有競爭力,因為主流繁育者正在繁育一種更有型更極端的貓。與此同時(1980s),為傳統暹羅而成立的第一個品種貓俱樂部在歐洲和北美誕生。在1990年,歐洲的WCF協會將品種冠軍發給了一只傳統形態的暹羅貓,并將它的品種名稱改為泰國貓,從而將傳統暹羅與當時的比賽風格暹羅貓區別開來。2001年,泰國貓繁育者開始從泰國引入當地的重點色貓的血,為泰國貓保留一個健康的基因池,并加強了東南亞本地貓的基因特征,因為他們和西方貓是如此的不同。2007年,TICA協會承認泰國貓是一個初步的新品種,并在2009年正式承認泰國貓這個品種。從此,北美和歐洲的泰國貓繁育者們可以在同一個品種標準下繁育和參加貓展。
*此處附上泰國貓獲獎貓照片以供參考
從這段歷史中不難看出,暹羅貓的繁育從1900之前開始,在20世紀50年代,出現了傳統和現代兩個形態的分歧。而各個貓協會的標準都是偏向現代暹羅的,喜歡更修長更極端的形態,認為傳統形態,是品相較差的暹羅貓,并逐漸在比賽中將其淘汰。而很多繁育者仍然堅持繁育傳統暹羅,并在1990年獲得WCF承認,被改名為泰國貓。在重新引入泰國本土重點色貓的血緣后,于2009年被TICA承認。
官網沒有告訴你的是:絕大部分傳統暹羅繁育者,并不愿意把自己的貓,注冊為泰國貓,也不承認泰國貓就是傳統暹羅。
這很容易理解:一個品種在繁育的過程中,發生了形態的變化,在兩派繁育者對誰繁育的是正統暹羅爭執不休的情況下,誰都不會愿意將自己劃分成新品種。傳統暹羅的繁育者,在比賽標準不利于自己的情況下,堅持繁育自己心目中的暹羅貓,承受著更大的壓力,也付出著更多不被承認的努力。很多繁育者不再繼續在各個協會記錄貓的血統,改為自己記錄。
19世紀80年代出現的那個協會,叫傳統暹羅愛好者俱樂部,它為能夠提供血統記錄的傳統暹羅提供注冊和比賽的平臺,受到了傳統暹羅繁育者一致的認可和擁護。然而好景不長,當俱樂部會長換人之后,則淪為了一個給錢就可以注冊的圈錢組織。帶著繁育者們深深的失望,它很快就解散了。
1990年,WCF在給傳統暹羅頒獎并命名其為泰國貓的時候,對傳統繁育者來說是值得感動的,但這榮譽最終只屬于少部分人。其實在傳統暹羅失去協會標準指引的幾十年間,就只能根據繁育者各自不同的喜好,發展出不同的樣子,此時要以某個繁育者貓的模樣來統一品種標準,是不可能的。而重新引入泰國本地重點色貓的血緣,更無法被傳統暹羅繁育者們所接受。一百多年來,不斷選育出來的傳統暹羅也跟泰國本地的貓有太大差異了,這樣做等于否認了繁育者們之前大部分的努力。立場不同,雖然泰國貓的繁育者初衷是想要保護傳統暹羅,但他最終只能讓泰國貓名副其實,回歸最原始的樣子。這是最合理的做法,但是無法說泰國貓就是傳統暹羅。
關于CFA不承認傳統暹羅
我們聽到很多這樣的話了,其實CFA很冤枉,作為全球唯一的基因型協會,CFA承認一切有血統追溯的暹羅貓,只是它的標準是偏向現代暹羅的。CFA承認,傳統暹羅會因為不符合品種標準而無法在比賽中勝出。作為一個繁育者,當你繁育的貓不符合協會的品種標準無法贏得比賽時,你會堅持在該協會注冊每一只貓多久?十年還是二十年?可是那都遠遠不夠。不是CFA不承認傳統暹羅,是大部分傳統暹羅遺失了它在CFA的血統記錄。你仍然可以找到極少數擁有CFA血統記錄的傳統形態的暹羅。
關于“蘋果頭暹羅”
TICA調侃的這一段很有意思。在暹羅貓的繁育歷史上,在美國,習慣把傳統暹羅說成蘋果頭暹羅,相比于現代的模樣,這么說也沒有錯,很形象。只是我想告訴你,曾經有一段時間,繁育者錯誤地把對眼和折尾當做暹羅貓的品種特征來繁育,隨后又發現是缺陷。于是他們引入了西方貓的血來稀釋這個缺陷,同時就出現了一批圓臉的蘋果頭暹羅。這只是暹羅貓繁育史中的一個插曲。并不是它本來的樣子。
關于你的貓,國內所謂的傳統暹羅
國內最早的暹羅貓,它們中很多可能直接來自于泰國,從來沒有經過歐美繁育者的培育。當然也有來自于繁育者的傳統暹羅,大多沒有身份,以相對便宜的價格來到國內。有的可能就是現代暹羅的后代,因為身材較為粗短而被當做傳統。這些貓在國內又由國內的愛好者和繁育者來培育,慢慢發展。
有的人可能看到傳統暹羅就會說串串,重點色短毛家貓。你會生氣,你想要反駁,可是抱歉,這篇文章也無法幫到你。它可能真的有田園貓或者其他品種的血,在沒有血統記錄可以追溯的情況下,這一切你都不得而知。
你不要來問你家傳統暹羅純不純,其實任何貓最好都不要這樣問。純不純就是問血統,有就是有,沒就是沒,身為貓主人你應該最清楚,用眼睛看照片能幫你分析出其祖宗8代是不可能的。全世界大部分傳統暹羅都沒有血統可以追溯,你的也沒有。這樣明知沒法追溯你還要問,我想你是想問“我的貓長的像不像一只有血統的貓呀?”
可是我無法告訴你傳統暹羅具體的模樣,到底是1900年暹羅貓的樣子,還是1910年,1920年或者1950年。
我只能說,它是介于最早的泰國本地重點色貓和現代暹羅之間的一種樣子。
它的歷史如此特別,又帶著深深的遺憾。因為繁育者對個人繁育目標的堅持,它沒有被遺忘;也正是同樣的原因,它不會再有統一的樣子,也失去了重獲身份的可能。但是當現代暹羅在貓展上收獲榮譽的時候,傳統暹羅卻已默默走進千家萬戶,憑的是人們對它真心的喜愛。
來源:知乎 樂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