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續 4…
? ? ? ? 說是書論,其實也就是自己日常習書的一些心得體會,之所以寫成古文的形式,也完全是一種嘗試和學習!因為古文更適合寫成書法作品,白話文顯然不太合適,限于本人才疏學淺,又是初學階段,難免文不達意,錯謬百出,至于有沒有參考價值,更是不敢奢望,只當是自己學習的一個小結或是交流吧!現拿一部分出來現丑,懇請同道、師友不吝賜教!為謝!
魏云杰習書心得三十一:學書應把握的三種態度:
一、姿態:放下身價,敬重老師的姿態;
二、狀態:1.入境(不用提醒,自覺練習的癡迷狀態);2.上路(一教就會,一點即通的醒悟狀態)。
三、心態:1.虛心(謙虛好學謹慎低調),2.耐心(不厭其煩反復練習),3.恒心(不忘初心堅持到底)
魏云杰習書心得三十二(八法):師古不泥,學今不迷;古不乖時,今不同弊;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不求有我,不能無我!
魏云杰習書心得三十三(通會):《書譜》云“…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后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中心句應為‘中則過之,后乃通會’。如何解讀“中、過、通會”三個關健詞?需要理解推敲!
中:指書法練到了一定水平(不是高水平)過:指過于平正或過于險絕(都不好)
通會:指能把險絕和平正自如融合運用(高水平)。
魏云杰習書心得三十四:不知技不如人或不愿承認不如人者皆非君子,知人不勝己而因附獻媚奉承者更非君子。居正守真,善惡明辯、胸襟坦蕩者,君子也!
魏云杰習書心得三十五:《書譜》云:…“差之一毫,失之千里,茍知其術,適可兼通,心不厭精,手不忘熟,意先筆后,翰逸神飛,若運用盡于精熟,規矩諳于胸襟,自然容于徘徊”。近來細細品味,似乎有所參悟~“誦之者不如悟之者,悟之者不如破之者,破之者不如用之者”。
魏云杰習書心得三十六:書譜云“思通楷則,少不如老,學成規矩,老不如少,思則老而愈妙,學乃少而可勉”,是知少善固基而應多啟思悟,老善思妙而應強固根基,方可破學書之障!
魏云杰習書心得三十七:學書,需精神專一,臨池善思,奮苦數十年,或得啟發。不奮苦而求速效,到頭來只落得少日浮夸,老來窘隘而已!
魏云杰習書心得三十八:學書,學之何物?乃“法”而非“風格”,齊白石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蘊老說“我這樣寫可以,你這樣寫就不行”!故學書當取法,不論古今。
魏云杰習書心得三十九:書法,派系繁多,山頭林立,入門擇徑最當謹慎,若初被洗腦,終生難改惡習,偏固!為人師亦不以己之喜好強加于學生,曰:“心正則筆正”爾。
魏云杰習書心得四十:學書之序,筆法,結構,章法耳,而觀書者反序也!章法好則細觀之,反之則棄之,可見,章法精妙之重也。
魏云杰:1882692085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