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年輕的時候特別愛看金庸,當年最喜歡《神雕俠侶》,覺得楊過是最迷人的男主角,自帶特立獨行磊落不羈的主角光環,還自帶爆款級寵物。
然而后來我開始情不自禁的喜歡里面的女N號程英姑娘。這姑娘是陸家莊的表小姐,陸家莊遭李莫愁屠殺時僥幸得命,幸運的遇到了黃藥師收為關門弟子。后來在行走江湖時遇見了楊過,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嘛。
程英姑娘有才有貌,按黃蓉的話講:“豐神秀美,嬌臉凝脂,眉黛鬢青”。這是金庸小說里少有對于女配顏值的高度贊美。武藝高音律好,會做飯能裁衣。
林外亂石堆激斗后,楊過在程陸避難的小茅屋內養傷。夜里,陸無雙還沒回來,程英在茅屋外吹起玉簫來,卻是一曲《淇奧》,反復只是五句:“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然而楊過醒來后卻體貼內斂,用楊過的話說程英的溫柔體貼是:“三分慈和中又帶著三分的敬重,令人既安心,又愉悅,與他所識別的女子全不相同……只有這位青衫少女卻是斯文溫雅,殷勤周至,知他記掛“姑姑”,就勸他好好養傷,痊愈后立即前去尋找。但覺和她相處,一切全是寧靜平和。”
然而一般這樣完美的好女子注定是女配吧,她才智聰慧但是不像黃蓉一樣聰明絕頂,容顏美顏卻不如小龍女美到極致與脫俗,平和淡然所以才內斂而容忍,遠沒有趙敏姑娘那樣古靈精怪,注定是個平凡人。
程英三十歲的時候在風陵渡很難得的表露了自己的情緒,一日程英看到桃花,想起島上桃樹怕已結實了。復低吟:“問花花不語,為誰落?為誰開?算春色三分,半隨流水,半入塵埃。”這就和我們發個“單身狗要去樓下跑圈”的朋友圈是一個性質。
三十歲后,即使是淡然如程英,也是有些焦慮的。我們都不是幸運的女主角,焦慮的事情也實在太多,沒結婚的愁著趕緊結,結婚了的愁孩子,愁教育,愁事業怎么上新高度,房貸車貸怎么還。父母年歲漸老,孩子卻還未長成。
有人說三十歲人生已定型了,雖然焦慮,但做什么都難以開展了。但不做又更焦慮,所以說,那還是開始行動嘛。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然后就是現在。
近期也剛開始反思和聽課,有些觀點很受啟發。
第一就是別比較別人,每個人有自己的時間和節奏。之前也有分享過時間管理類的書單,也按計劃列時間表,發現基本沒完成過,感覺自己沒有成長的時候非常焦慮。然而退后一步就感覺心態平衡很多,一周能完成一兩個任務就好,不管是什么目標,列周計劃比日計劃靈活度更好,目的性強卻更容易調整。
第二是清空手機以及避免不必要的社交。開始清理微信群,超過五個月不聯系的聯系人都刪掉吧。常聯系的備注好類別,雖然才開始慢慢做,卻感覺手機焦慮癥有緩和治愈的傾向。
不再緊迫的安排每一個碎片時間,多了一點從容和自由,不再立刻回復信息。陪孩子玩累了該睡也就睡了, 休息好了精力更充足。每周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沒法完成的時候也控制情緒,順延下計劃。別羨慕跑得快的同學,每個人對生活的重心安排不同,還在路上就好。
程英姑娘曾執著的一連數張紙都不停的寫“既見君子,云胡不喜”。然而真的到了分離的那一刻,卻說“你瞧這些白云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離合,亦復如斯。你又何必煩惱!”
三十歲后只是開始,看過了更多風景走過了更多的路。程姑娘八成開了自己的雜學講壇公眾號什么的,慢慢有了自己的粉絲,而有一天,其中一位給她發了一首“桃夭”。于是她朋友圈的內容變了,人生分享變成了家長里短,她刷朋友圈的時間少了,刷媽媽群的時間多了,練習琴簫的快樂淡了,給孩子縫衣的樂趣多了。時間帶走了她最美麗的青春和夢想,卻給了她更多歲月的平淡和沉淀。她的更新慢了,有時候朋友圈只是轉轉文章了。粉絲貌似很久沒漲,但她覺得也沒什么不好。
她想,以后的朋友圈可以寫看花養鳥,養身下棋。可以寫孩子羽翼豐滿后重新行走江湖的感受,也許還會像年輕時候一樣喜或悲,但一定更從容和淡然。所以人生,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