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把韓劇《聽見你的聲音》又刷了一遍,女主慧星的媽媽臨終前說的那句話,再次讓我淚流滿面。
“不要把時間放在討厭人的事情上,這一生要疼愛別人還不夠。”
事實上,媽媽要告訴女兒不要因為壞人傷害了自己,奪去了自己的生命,就一直想著報仇,一輩子活在仇恨里。
而與此相反,在最近備受關注的校園霸凌事件上,一些家長在沒有其他更好地應對方法時,就教孩子“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讓孩子打回去,罵回去,讓孩子也成為那樣帶著惡意的人,并自認為這是教孩子“自我保護”。
也許有人會說,“法律管不著,老師不知道,學校太官方,在這個前提下,作為父母,我只能教孩子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這是無奈之舉。”
當孩子做不到時,這些家長甚至還會批評孩子太懦弱,沒出息,沒膽量。讓孩子再次受到傷害。
而孩子內心的惡意和仇恨就這樣生根了。
我們發現,通常,那些正常的、健康的孩子在學校不會欺負他人,往往是那些曾受到傷害的孩子,轉而成為傷害他人的惡人。
就如同劇中的惡人閔俊國,他因為不公正的待遇而受到了傷害。
(以下涉及劇情)
男主修夏的爸爸通過一些方式,搶走了本屬于閔俊國妻子將要移植的心臟,優前給修夏媽媽做了心臟移植手術,閔俊國妻子因心臟衰竭而死,而修夏媽媽因手術沒成功也離世。
閔俊國由此對修夏爸爸心生恨意,制造了一起車禍。在修夏爸爸命存一線,有生還的可能時,閔俊國當著修夏的面,用鐵棒將他爸爸打死。
就在將要殺死還是孩子的修夏時,也同樣是學生的女主慧星出現,成了目擊證人。
閔俊國威脅慧星,不準說出去,不然會殺死她,還會殺死她的家人。
也正為因為慧星的出現,閔俊國錯過時機,修夏得以幸存。
法庭上,惡人正得意時,慧星鼓足勇氣走進法庭,機智勇敢地出庭作證,閔俊國因此而入獄。
然而,多年后,閔俊國出獄,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尋找機會殺死已成為律師的慧星和高中生修夏。當一直沒有找到下手的機會后,把目標轉向慧星的媽媽。
于是,有了前面的那一幕。
慧星媽媽對惡人閔俊國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我只是覺得你沒出息,很可憐。” 因為,閔俊國只學會了仇恨。
而劇終,閔俊國一直希望,修夏在他誘逼下,誤以為慧星被殺,然后失控把閔殺死。讓修夏變成和閔俊國他一樣的惡人,生活在仇恨中。
最后,修夏還是善意戰勝了惡念,沒有做出和惡人一樣的舉動。
而生活中,孩子的傷害可能來自家長,來自同學,來自老師,來自陌生人。
但做為家長,首先,我們少給孩子一些傷害。當孩子從外界受到傷害時,我們先幫助孩子從傷害中走出來,而不要因為傷害,反而在孩子心中種下惡意。
韓劇之所以好看,并不是僅僅是那些浪漫離奇的愛情故事,而是劇中那些讓人暖心的細節,以及透過那些細節傳遞的正能量。
修夏本來目睹爸爸被殺,一定有心理創傷(事故后好長一段時間不能說話,就是一種表現)。而慧星出現在法庭上,成為扭轉案情的關鍵,讓修夏一直心存感激,多年一直尋找慧星,要成為守護慧星的人。慧星讓修夏看到了更多的善,在他內心種下了善的種子。
雖然,劇中修夏為了保護慧星,也曾選擇與閔俊國同歸于盡,但至始至終,修夏都沒有像閔俊國那樣心存惡意。
慧星媽媽,給慧星傳遞的信念就是真誠、勇敢、正直。當慧星被同學和同學的家人冤枉時,慧星媽媽選擇的是相信女兒,支持女兒。這樣有能量的單親媽媽,在女兒的成長中,給予的都是正向影響。
而當慧星初做律師,沒有認真對待被告時,慧星媽媽對女兒的批評又是那么苛刻。
對這樣一位媽媽,我心生敬佩。
那些在學校里,充當“惡霸”的孩子,有幾個是天生的心存惡意,還不是從小到大的生長環境,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父母給孩子傳遞的信念,讓孩子情感荒蕪,不會去愛,只會去仇恨。
如果我們愛孩子,卻不會正確的方法表達對孩子的愛,甚至用錯誤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那還不如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
生活中,我們如果能如同慧星媽媽那樣,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聯結,在孩子需要時,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孩子才會愿意遇到問題時,向家長求助。
我們如果能給孩子傳遞正確的信念,讓孩子心存善意,讓人生有更多時間享受愛意,而不是仇恨,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都會少很多惡意,也會少很多紛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