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這是毛澤東在其著名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中的詩句。
中國人終于實現了“欲上青天攬明月”的夢想,周四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這是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中國也因此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后第三個取得月球樣本的國家,也是44年來第一個到月球“挖土”的國家。
此前一次到月球采集樣本,是前蘇聯在1976年通過自動采樣探測器帶回170.1克(6盎司)樣本。而美國阿波羅計劃在1969-1972年間,不僅讓12名宇航員分六批登上月球,還帶回382公斤(842磅)巖石和土壤樣本。
“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志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電祝賀稱。
“嫦娥五號任務既是收官之作,更是奠基之作,”新華社援引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回”這一步的主任務。
人類探索月球大致可分為“探”、“登”、“駐”三個階段,也就是對月球進行無人探測、派人登上月球、派人在月球長期居住和工作。中國的探月工程于2004年正式啟動,并命名為“嫦娥工程”,相應地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
而在“探”的階段,又進一步分為“繞、落、回”三期。中國2007年和2010年分別成功發射嫦娥一號和二號,成功實現“繞”月;2013年12月嫦娥三號在月球軟著陸,實現首次“落”月;嫦娥四號則于2019年1月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而嫦娥五號之后,還有六號七號八號。2019年1月14日,在嫦娥四號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吳艷華曾稱,基本明確嫦娥六號、七號和八號的任務,六號計劃在月球南極進行采樣返回,七號是在月球南極一次綜合探測,包括對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空間環境等進行一次綜合探測,八號除了繼續進行科學探測試驗以外,還要進行一些關鍵技術的月面試驗。
自從前蘇聯的月球探測器1959年著陸月球后,包括日本和印度等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啟動了探月計劃。20世紀70年代前蘇聯有三次成功利用自動采樣探測器帶回月球樣本。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起步相對較晚,直到2003年才用神舟五號成功把宇航員送入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