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聽說沒有隔壁辦公室的小張買了一輛寶馬汽車?“
”誰信呢?就他,每天干活不努力,家里也沒錢。“
2、”你聽說沒有咱們同學小裴,昨天聚會開的卡宴“
”誰信呢?就他,這么多年不見,也就原來那樣。“
3、”你聽說沒有,親戚王大爺,住了好房子,買了好車。身價不菲“
”誰信呢?就他,每天種地,啥也不干“
這么多誰信呢,但是都不是我要說的誰信呢。
我要說的誰信呢,是關于我自己的。
我們總是在不斷的交往朋友。
在小學以前,我們和任何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話,我們都是說,我要往東走,我要喝稀飯,我要給老師難看,沒有人會不相信你。
在初中以前,我們說的每一句話,同學或者朋友都要楞登一下,但是最后都是回相信你。覺得你是可以相信的。
在高中以前,我們說的每一句話,同學或者朋友都要認真考慮那么一會,最后有的回信,有的不會相信。
在大學以前,我們說的每一句話,同學或者朋友都要思考,覺得你這個人有許多或者很多,不許要相信你。
在上了班以后。我們說的每一句話。同學或者朋友都會口口聲聲的說著,你說的對。說得很好。我們相信你。但是背后都是一把刀子在對著你。
宋朝司馬溫公(司馬光),在談到劉器(劉侍制)為什么能夠做到“盡心行己”的修養功夫的時候說道:“他的秘訣,就只是做到了‘誠’而已矣!而要做到‘誠’的工夫,就必須先要從不妄語開始做起。”司馬溫公又曾說到:“劉器的平生,只是一個‘誠’字,他能夠把‘誠’字做到了顛撲不破的地步啊!”當時的市民田叟說道:“若是經過南京,沒見到劉侍制,就如同經過泗州(山東曲埠),沒見到大圣孔子一樣的遺憾啊!”為什么他們能夠如此的感動人心呢?答案也只是誠而已矣!
故事二:任國佐有一次生病,病了很久都沒有好,就請道士設立醮壇,向上天祈求保佑平安健康;任國佐就在晚上睡覺做夢的時候,聽到神明對他說:“任國佐,你平生為人,心口不一;從小到大都沒做一件好事,你這一生所積的罪惡,閻王已經定了案,你的死期馬上就要到了啊!”果然沒過多久,任國佐就死了。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尚未得志之前,與妻子住在一個破窯洞中,衣食無著落,全靠王茂生夫婦經常接濟。后來,薛仁貴參軍,在跟隨唐太宗李世民御駕東征時,因薛仁貴平遼功勞特別大,被封為“平遼王”。一登龍門,身價百倍,前來王府送禮祝賀的文武大臣絡繹不絕,可都被薛仁貴婉言謝絕了。他惟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來的“美酒兩壇”。一打開酒壇,負責啟封的執事官嚇得面如土色,因為壇中裝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啟稟王爺,此人如此大膽戲弄王爺,請王爺重重地懲罰他!”豈料薛仁貴聽了,不但沒有生氣,而且命令執事官取來大碗,當眾飲下三大碗王茂生送來的清水。在場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貴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說:“我過去落難時,全靠王兄弟夫婦經常資助,沒有他們就沒有我今天的榮華富貴。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禮不收,卻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來的清水,因為我知道王兄弟貧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后,薛仁貴與王茂生一家關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話也就流傳了下來。
何為君子?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這個‘命’就是生命本體,就是“道”,也是所謂“天命”。用馬克思的話說,就是人的本質力量。知“天命”之人,明“道”之人就是“君子”。就自強不息與天同健。也就是《陰符經》所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所謀何事?所憂何為?君子"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何為水?液態,無色、無味。水在0度可以結成冰,冰在0度可以化成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冥冥之中一份驚喜,人性且厚道。“君子之交淡如水”那水如山中清泉,自然純凈,有山之靈氣;那水如涓涓細流,清澈透明,有溪之綿長;那水如井中佳品,甘甜醇爽,有井之魂靈。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之交是心與心的交流,是一種與天地共存的默契,如絲縷般交織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