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里面有一位長壽的,起碼在故事結局的時候,他已經活到110多歲了,而且,人家依然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再活個20年應該是沒什么問題的。這位,就是武當派的創派祖師,武學界大宗師張三豐是也。那就來看看老張的長壽之道吧,也許對現在的我們會有很大的作用哦。
首先,練武,強身健體。習武之人,大都身體不差。不過,得看你練得什么武。舉個例子,神雕里面,北丐洪七公和西毒歐陽鋒在華山頂上比拼內力,兩人最終體力不支,氣絕身亡。這二位那時候年事已高了,但是也就是九十多歲,和張三豐起碼還差著20多年。洪七公練的是降龍十八掌,走的是剛猛的路子;歐陽鋒練的是蛤蟆功,以靜制動,出掌那一下也是氣吞山河,更何況老毒物一生之中就是玩毒,晚年還逆轉經脈。這么折騰,這么損耗自身,能長壽就怪了。現在老年人健身練什么?太極啊。太極誰發明的?張三豐啊。除了太極拳,張三豐的絕學還有什么太極劍,綿掌,繞指柔劍......宗旨大抵都是差不多的——以柔克剛。武當山上,張三豐指導張無忌用太極拳對付趙敏手下的人時,說,用意不用力......你想想,跟人家打架都不用力,這對身體的損害比起降龍十八掌,蛤蟆功,那是小得太多了。
不過,雖然身負一身武藝,不過歲數大了,還是少跟別人動手為好。整個倚天當中,張三豐出手五次,三次殺人,分別是武當山上出手制服偽裝的蒙古兵,在漢水邊殺了幾個蒙古韃子以及在武當山上殺了那個冒充少林派,打了自己一掌的人。兩次救人,分別是救殘廢后的俞岱巖和年幼時的張無忌。這些都算是小打小鬧,并無大礙。舉個例子,殷天正。破少林三渡的金剛伏魔圈的時候,張無忌要找兩個幫手,本來想找楊逍和范遙,范遙被空智纏住了。張無忌當時覺得除了光明左右使,武功最高的就是外公殷天正,考慮到外公年事已高,就想請舅父殷野王出馬。結果殷天正不干,非要應戰,最后大戰一場,用力過度,與世長辭。
其次,生活問題。金庸寫道,在漢水舟上,張三豐和常遇春吃飯,他自己不忌葷腥,還勸常遇春多吃肉,常遇春說,張真人,小人是拜菩薩的,不吃肉。常遇春的短命(書中寫道,常遇春只活了四十歲)雖然跟受傷有關系,跟張無忌的醫治和胡青牛的不治有關系,不過不吃肉對身體終歸是不好的。在給少年張無忌治傷的時候,金庸寫到,“張三豐并未婚嫁,雖到百歲仍是童男之體,八十余載的修為,那純陽無極功自是練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到百歲還是童男之身也是能夠長壽的原因之一。此外呢,書中還寫到,張三豐收下七個徒兒的時候都是仔細審查過的,武當七俠無不是精明干練,天資聰慧的人。晚年的時候,武當派中的大小事務全部交給首徒宋遠橋來管,自己做了個甩手掌柜,整天就是研究研究武學,看看山上的花草,喝喝茶看看報,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什么心都不操了,能不長壽嗎?而且,張三豐晚年極少下山,宅在武當山上,老年人還是不要四處奔波的好,洪七公行蹤不定,云游四方,跑到廣東去又跑到華山來,結果......
最后,性格問題。張三豐是個生性豁達,逍遙自在的人。書中也多次寫到,他為人邋遢,穿衣服不檢點。年輕時有“邋遢道人”稱號,可是他自己卻毫不在意,后來年長了,武功也高了,便沒人敢這么說了。于正邪兩道,也沒有太大的偏見,對張翠山和殷素素也從來沒有反對過。滅絕師太就不行,被光明右使范遙開了幾句玩笑,就氣得不要不要的,后來明教教主張無忌用乾坤大挪移救下高塔跳下來的各門派豪杰的時候,滅絕拒絕了,自己摔死了。你這能怨得了誰呢?
張三豐不僅豁達,還淡泊,看淡了很多東西??吹思页饑?,他不像郭靖,力守襄陽,抵御外敵,最終襄陽城破,郭大俠以身殉國。當然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墒?,郭靖那個時候至少還有個襄陽可以讓他去守,張三豐那個時候連襄陽都沒有,他怎么守?看淡了權勢地位,“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至少,張三豐從來沒打過倚天劍,屠龍刀的主意。他也看淡了兒女情長,只不過,用的時間久了一點,一百多歲那年,他放下了鐵羅漢,郭襄送他的鐵羅漢。
張三豐的長壽之道,你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