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高考出分,離那個曾讓自己忐忑不安的日子,已過去兩年之久。有人感慨,大學已經過去一半,對于我,還只是三分之一不到。沒有那份激動的心情,沒有那份感慨時光的沖動,明明很年輕,卻時時表現得像個歷經滄桑的老人,心態成熟得可怕,對世事冷靜到淡漠,好似沒有什么事能輕易牽動自己的情懷,讓自己大哭大笑,也不像一些人,咋乎于指甲殼那些的小事,情緒如大連的天氣一樣,變化無常。
各個群里討論著自己學校的考試情況,追憶曾經,有的也在為自己的弟弟妹妹親戚家小孩,詢問著各種報考消息,專業,學校,也開啟了一群人的狂歡與吐槽,竟相表現著自己大學的凄慘。當我發了一句“還有晚自習和早操,加一個微笑表情后”,自己卻在心里一愣,我是想表現自己的凄慘與辛苦嗎,但是,捫心自問,自己到底懂不懂什么叫吃苦,什么叫努力,我為自己感到沉默。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學醫這條路,自己走的很辛苦。無論是自己的興趣,還是性格,都不適合這個職業,和別人的大學比起來,我貌似過得很苦很苦。每天上早操,上自習,查寢查人,一整天滿課,周末有時也不放過,考試英文卷,書一大本一大本地背,看起來很辛苦是吧,但實際上怎么樣,只有自己知道。
每天課滿滿的,機械似的在各個教室樓層里穿梭,在課上畫著書本,但真正記腦袋里的東西,少之又少,每到期末,都得重頭開始預習。平時的時間,不是玩手機刷淘寶看小說,這樣叫吃苦嗎?所謂的早操,兩年了,接下來的幾年終于沒有了,但設想一下,要是沒有它,這兩年會每天6點起床嗎。晚自習也是,假如沒有它,也只是躺著床上玩手機,會有那么一兩個小時看會書嗎。
我總是在懷疑這個專業,總是在后悔。當有人想學醫時,我總會問好幾遍真的要學醫嗎,是不想別人也像我這樣后悔.前幾天看到一個標題,《勸人不學醫難道不是暴力傷醫》,我沒有點進去看,但想想,真的如此,別人的選擇,我為何要以自己的想法去左右。
最近的情緒很低迷,該是來點雞湯了。曾經自己是那么地不屈不撓,如今卻頹廢不已,忘記了什么叫努力。
最近看到一劇里,女主的努力改變證明自己,吃飯在學習,走路在學習,做運動在學習 終究得了好結果,也許情節使然,但那種努力的堅定,讓我感動。曾經,我們不是也一邊吃飯一邊背語文背單詞嗎,一邊學習一邊努力嗎,現在呢,整天拿著個手機,像自己多重要似的刷來刷去,整天戴著個耳機,整得一副高冷樣,這樣,怎么可能學好,這樣,怎么配得上吃苦二字。
期末了,又該各種背書各種刷題的時候,我還得繼續在這條路上掙扎,但我不想沉浮,收拾好自己,出發,即使不愛,也不能讓將來的自己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