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婚姻的心靈雞湯都一再強調,持續不斷地改造男人,把男人打造成自己喜歡的模型是家庭幸福的基石。
真正的已婚女性,大多對此嗤之以鼻,如果婚前的熱情都改造不了男人,更別指望婚后的瑣碎與現實去化腐朽為神奇。
婚姻是成人的契約,締約前能清晰地認識自己,明白自己的所需、所得、所付、所棄是基礎。
宋美齡,宋家三小姐,民國時期知名的政治人物,蔣介石的合法妻子。她深受美國式教育,生活與觀念都更西化,她對自己未來的夫婿和生活,有著自己清晰的自畫像,她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留學回國之后盡管與劉紀文有著婚約,她也一直未下決心,直到蔣介石的出現,三十歲的她婚姻才塵埃落定。
她曾在一本雜志的文章中吐露了自己隱藏的抱負和對婚姻的選擇。
她說:“回憶我若干年來的婚姻生活,我極度的熱心與愛國,也就是渴望替國家做些事情,我的機會很好,我與丈夫合作就不難對國家有所貢獻了。”她不僅期望過美式的上流社會生活,也希望做現代女性,在社會中發揮能量。而嫁給當時的蔣介石無疑是一個絕好的選擇。兩人的結合,也成為了那個年代民國史上的“黃金搭檔。”而他在日記中不止一次傾吐對她的深情款款,無論何時,她始終在他心里。不得不說,她的選擇是正確的,蔣介石至死的那一刻心里都記掛著她。
女人一生最大的幸運在于認清了自己,并且選對了婚姻,為自己贏得最適合的舞臺。
而大多數女人,最難的,往往是獲得伴侶的欣賞,最錯誤的做法,是妄想改造男人,這是萬萬不可行的,最終可能會毀了自己。
在選擇男性的這件事情上,女人不同年齡段對男人和生活的選擇截然不同。
十六歲的女孩心儀的對象是班里品學兼優的班長;或者高年級擅于投三分球的體育男孩;二十歲的姑娘則對那個送自己999朵玫瑰的高富帥毫無免疫力;三十歲的女子,更關心婚姻中理想與現實的契合度,她們深知,選擇一個男人,就是選擇一種人生,婚姻對女人有著一種不可比擬的重塑功能;而四十歲的女性,早已走過激情燃燒的歲月,對少年夫妻老來伴有著或多或少的認可,頭疼腦熱時的一杯熱水,顯然比一朵玫瑰更能打動她們。
放眼世界,沃利斯讓愛德華八世放棄王位時已年過四十;二十九歲的凱特王妃擊敗至少6名前女友成為小她一歲的威廉王子最終的新娘;丁健在開普敦和三十七歲的許戈輝重組了家庭;杰奎琳肯尼迪改嫁希臘船王歐納西斯時也已是三十九歲的年齡。
所以掌控婚姻主動權的從來都不是小女孩們,人生的風向標也總是把控在熟女手中。
同時,婚姻也是一個彼此看透、重新審視和評價對方的過程。當兩性的神秘與成長的青澀退去,當愛上愛情本身的時光溜走,當兩個人無限靠近坦然裸裎相對時,彼此的愛是否依然存在或濃烈,取決于雙方內心真正的默契程度,取決于雙方智慧是否勢均力敵。
所有的愛情,都基于欣賞,很難想象有人會愛上被自己輕視的人。
在一場情感SPA中,相互的欣賞猶如滋潤的底油,可以調入玫瑰、薰衣草等不同的單方精油,散發各異的香氣,糅合不同的療效,猶如一場心理的融合、接納與改造。
真正愛你的那個人,從來無需處心積慮地討好,哪怕他英俊無雙、學霸宇宙、富可敵國、權傾天下。
一個女人,最可怕的就是把自己當做禮物一樣,按照流行的樣式包裝,揣測他的口味改造自己送上門去,巴望著他珍惜自己。你一定要明白,你不是禮物,你要做你自己,不要一味地遷就,最后被人家說:“沒有個性,不喜歡。”
所以,女人一定不要成為糟糠,而是要做“達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