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健身成了一個大熱的話題,也是標榜健康生活的一個形式。
經常會有朋友在下班后或者周末去健身、打球、運動,然后拖著酸痛乏累的身體去上班,美其名曰,健身就是要虐,可真的是這樣嗎?這樣身體就會健康嗎?
美國運動醫學給出的健康體適能原則是:一個人每天有足夠的精力完成工作和學習任務而不疲勞,并有余力享受休閑活動,還能應付突發狀況的身體能力。
對號入座一下吧,看看自己的健康體適能是幾分?
要想提高自己的健康體適能,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體。
身體要素按照重要性排序:
1.心肺功能
2.身體成分組成
3.柔韌度
4.肌肉耐力
5.肌肉力量
心肺功能是最重要的,人體的心肺功能相當于汽車的發動機,其他的相當于車體,好馬拉破車還可以控制,別拉太快就行;老馬拉好車,即使拉的動,也跑不了多遠。
所以,運動健身首要訓練的就是心肺功能。
心肺功能怎么練:
心肺功能很重要,但是也很脆弱,我們常常會聽到運動猝死和過勞猝死,都是因為心肺功能使用到極限而導致的衰竭。
所以我們首先要了解自己心肺功能的能力范圍,在安全范圍里逐步提升。
最大心率:220-年齡(高強度運動時心率的極限)
靜態心率:起床后站起來,測量一分鐘內的心跳。
接受合理強度的有氧訓練后,靜態心率會有所降低,代表著心臟的肌肉正在變的強而有力。
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
如果男性體脂率高于26%,女性體脂率高于32%,建議從走路開始,否則就相當于背著杠鈴片在跑步,心肺負擔和關節的壓力都會過大。
體重超標的人群還要有更合理的運動強度,配合科學飲食,才能達到減脂的目的。
合理強度的標準可以用卡氏公式來衡量,
卡氏公式[(220-年齡-靜態心率)×(35%~55%)+靜態心率]就是運動時應該保持的心率水平。
在這個心率范圍內運動,既能達到運動的目的,又不會讓身體過分疲累。
走路的六個要點:
第一個要點:走路的時候要加大擺臂的幅度,讓手臂前后側的肌肉都能得到鍛煉,讓身體更多的肌肉群參與到走路的動作中,增加身體的整體消耗。
第二個要點:走路時要保持肚臍一直向前,有助于髖關節即骨盆周圍肌肉的穩定。有些人走路時臀部左右擺動的幅度比較大,時間久了易造成髖關節損傷,而這一點只要在走路時保持肚臍向前就能得到改善。
第三個要點:腹部始終保持收緊狀態,有助于保證身體的穩定,也會加強腹部的鍛煉效果。
第四個要點:始終保持腳尖向前。在走路過程中,人體要重復幾千次甚至幾萬次的邁步動作,如果腳尖方向有問題,比如嚴重外八字或內八字,也會引起膝關節和踝關節損傷。所以,走路時要時刻注意腳尖向前。
第五個要點:大步走,幅度一定要大,這種走路姿勢對腹部和臀部的線條美化都有幫助。我們會發現在上坡走的時候,臀部受力很明顯,會讓臀部越來越緊翹。而小步走的時候小腿參與很多,步子越大小腿的負擔越小,為了防止小腿越來越粗,一定要大步走。
第六個要點:走路期間保持足量的水分攝入,最好每10分鐘就能補充1次水分。
走路的訓練不需要天天做。心肺訓練最好是一天運動一天恢復,比如第一天訓練,第二天慢走或休息,這樣的運動計劃比較合理,能夠使身體始終保持良好的循環狀態。
體脂率在正常范圍內的可以開始慢跑,那么怎么制訂一份科學的跑步方案?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幾個指標:
體脂率(跑步訓練的啟動指標)體脂率不在肥胖區間的時候,可以考慮慢跑的運動方式。
最大攝氧量(確定跑步舒適區間的指標)就是你在運動中獲取氧氣的最大能力,這個指標越高,代表你的心肺功能和肌肉線粒體的功能越好。男性達到40ml/kg·min,女性達到36ml/kg·min,才算及格。
心率(制定跑步強度的指標)心率保持在合適的區間,再加上時間或距離的標準,就能保證合理的運動強度和良好的運動效果。
疲勞指數(調整跑步強度的指標)運動次日的靜態心率如果高于平時5-10,那說明運動量過大,需要恢復體力和休息。
跑步的目標:
如果是為了改善健康狀態、保持精力充沛,我們可以把目標設定為提高最大攝氧量。
找到適合自己開始的跑步強度;
E強度:(最大心率-靜態心率)×(59%~74%)+靜態心率
M強度:(最大心率-靜態心率)×(74%~84%)+靜態心率
T強度:(最大心率-靜態心率)×(84%~88%)+靜態心率
A強度:(最大心率-靜態心率)×(88%~95%)+靜態心率
I強度:(最大心率-靜態心率)×(95%~100%)+靜態心率
R強度:無氧運動
刻意訓練要離開舒適區,但也不能超越太多。我們在制定運動強度時也是如此,要找到屬于你的舒適區。尋找舒適區的目的首先是保證運動安全,其次是享受運動過程,并能從運動中獲得激素改善的快感,這樣才能讓運動持續下去。
人體在同一個運動強度的適應期是四到六周,之后需調整運動強度,提供新的刺激,運動能力才會不斷進步。
做好準備可以開始跑步:
正確的順序是:泡沫軸放松—動態伸展—跑步—靜態伸展。
跑步的姿勢:
初學者可以腳跟落地,同時進行肌肉力量訓練,在肌肉有力的情況下轉換為前腳掌落地.前腳掌落地可以更安全減少關節損失
跑步時膝蓋保持一定的彎曲度,讓落地的沖擊力用肌肉緩沖而不是用骨骼和關節.
提高步頻.交替落地越快,沖擊力越小(約180次/分鐘).
身體前傾,用自身的重力帶動身體向前.
正確的跑步姿勢,可以越跑肌肉月柔韌
如何跑的更久?
運動是需要身體中的糖分和脂肪來為我們提供能量.
身體中糖的存儲約400g,脂肪的存儲量是10幾kg,所以如果運動時使用的脂肪做動力,就會更持久,如果用糖來做動力,很快就會消耗殆盡.
E強度運動和M強度運動可以訓練身體更多的使用脂肪來提供能量.
利用脂肪來提供能力,不僅可以提升運動耐力,輕松跑完馬拉松,還是保持好身材的關鍵.
除了合理的運動之外,良好的飲食結構和優質的睡眠也是必不可少的.
飲食中以優質蛋白和脂肪為主,少量碳水化合物,更需要注意的是隱形碳水化合物,所以包裝食品一定要看成分表,對不確定的食物要查詢碳水化合物含量.
適量的運動,良好的飲食結構,并且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睡眠一定不會差,對比一下,看看哪里有不足的地方,去調整和修復,冥想,散步都會讓心情放松下來.
總體來看,這本<掌控>盡管有的地方用詞不統一造成誤讀,也有一點混亂,但依然值得深入了解,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和生活方式,讓自己的精力更充沛,別被年齡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