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老師學點線面的課程中,整堂課講的內容太多,其中的一個小點——面的性質中“正負形”的了解,我覺得有點意思,就此點展開記錄下。
1920年一個叫魯賓的人研究出“正負形”的形式,代表作:魯賓之壺
這就拉開了設計、生活中關于正負形的更多應用。我們來看下以下的圖,判斷下哪個是正形,哪個是負形?
正負形的定義,先看到的就是正形,所以這幅海報里叉子是正形。好吧,一開始我答錯了,而且答案在我這不止A跟B。
正負形在設計中和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如以下的logo:
甚至你可以在古代的陰陽魚中發現這一點:
就這些小東西包容了天地萬物的生死變化,是自然科學、人文歷史的一個濃縮,我們也才得已知道點線面以及他們的變化。老師說點線面只是個代稱,可以換成我們生活中的各種元素,把他們轉化成點線面的感覺,來做有意義的變化。
其實老師的課程并沒有那么高逼格,目前也只學了簡單的幾節課。但每次聽老師講梵高講張大千,從原始美術始到現代美術,我總有滿滿的幸福感。這些被太多忙碌的人稱為無用的東西,老師張口拈來,我也只能一個勁地做筆記。
還沒成功報名前,老師說:“你學這個,比別人晚了十年”。
我知道老師的意思,就像我對老師說起——
之前培訓班的領導在我們結束學業前的最后一課,告訴我們以后做設計,如果能在網上找到合適的,就直接拿來改,如果完全合適,那就直接拿來用,千萬不要用大把時間去做一張客戶的設計圖。
而老師聽著我的復述后的回應:“不能說那個培訓班的領導就是不對的,畢竟你們總是要吃飯的”。
老師并沒有展現我以為的批判,而是淡淡地說著實情。雖然他明明是個希望設計能走得更創新和更藝術的人,我忽然覺得他有點了不起,還有點溫柔。
“我并不能保證學完你就會不一樣,甚至變厲害”。一個勁地不想收我這個徒弟呢。
“沒事,一般人活到七十歲,那我只能努力活到八十歲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