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試圖總結出一些如何提高效率的幾個關鍵點,做為自己日常行為的一份指南。
什么是效率,個人更愿意這樣定義:效率 = 質量 x 工作量 / 時間。針對這個定義,從這3個因素對提升效率的方法進行一些總結。
1、任務清單
項目中有工作計劃。除了計劃,個人也要建立個人的任務清單。在這份清單中要把計劃沒有考慮的因素也羅列進去做為一項任務,包括與項目沒有直接關系的事情,比如個人私事:買房裝修、子女教育、探親訪友等。按照緊急/重要兩個維度分成4類。投入最大精力在重要的事情上,極力避免重要的事情變為緊急。識別出不重要的事情。這一方法很多人都在用,但是能用好的關鍵在于識別出重要的、影響大的事情。
2、工作質量
良好的質量,可以省去很多后顧之憂,把事情辦到位,不要節外生枝。其實有很多事情是在給之前的事情填坑,并且花費的成本還比較高。提高質量的方法沒有什么竅門,就是多想、多思考,認清事情的規律,謀定而后動。就軟件研發來說,就是在前期階段下大功夫把需求弄正確,把架構設計合理。同時編寫清晰的設計文檔,進行有效的論證。
3、合理利用時間
合理搭配:因為人長時間干同一類事情,效率會逐漸下降。所以對自己的事情也可以分個類。比如:部門溝通類、技術鉆研類、行政采購類、機械操作類。就是把工作按照需要你投入哪方面的能力來分開,然后一天之中盡量有兩個花樣混合著,這樣你的大腦能得到充分發揮。
宜早不宜遲:對自己要做的事要常掛心頭,能早開始的就早開始,因為有一些事情中途可能會跳出來些始料未及的幺蛾子,拉長周期。
學會休息:一天10幾個小時全坐在電腦前噼里啪啦敲鍵盤,我覺得這樣并不一定能帶來高效率。反而定時休息下,散個步、喝杯茶、閉目稍息會兒可能會帶來正面的效果。
化整為零,利用起閑暇時間:在個人的任務清單中,總會有一些可以不必在辦公室里才可以做的。比如設計創新、新知識了解,這些需要花腦子且不依賴于辦公室環境的事情,完全可以在地鐵上、等人等車時、排隊時、餐廳等上菜的時間來想一想,或者在手機上查一查,效果也不錯噢。
化零為整,批量帶來效益:僅舉一個例子,比如涉及到多人溝通討論的工作,如果隨時溝通、及時響應,一天之中你的時間可能被這些事情劃的七零八落。比較好的處理方法是,大家約定一下,除了特別緊急的問題,大家先攢著,約定一天的某個時間一塊集中處理。這樣的話,你的時間省下來了,要找你的人也會在攢問題的過程中,自己思考、處理,消化一部分,這樣對大家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