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似乎都享受被愛、被關注、被喜歡而不是被輕視、被誤解、被討厭。
我曾經一度為別人的想法的歡天喜地或自怨自艾。
成熟點后,或者說是在追求每個人的喜愛之后發現:這是世界上最難達到的目標。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認識的人也越來越多,被莫名不喜歡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有時候,就是一面之緣,他待你的神色就讓你感覺你對兩人之后的關系已經無力回天。
人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虛擬的認可?
不需要。別人的想法往往是用來做參照的而不是用來自我定位的。喜歡我,滿足我小小的虛榮心;討厭我,也不能讓我自我否定。
人是否真的能夠受所有人的喜愛?
不能夠。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他們有著豐富多彩的性格顏色。就這一點,充分地告訴你:就算你傾國傾城也不會有全世界的人來愛你,更何況你普通平平。再者說,人是善變的動物:他今天喜歡你,說不定明天在某一場合詆毀你。
我上學之后,一直擔任學生干部,結識的人很多。第一年做團副(團總支副書記),第二年做副主席。大一時,團務工作繁雜、無趣,我被很多人所不喜歡(表現是不配合工作,冷眼旁觀)。我一直在尋找其中的出入,試圖達到我內外和諧的平衡點,可惜在任職期間沒有找到。我一度臉色泛黃、魂不守舍、月經失調,一個人陷入怪圈。我在做著我原本也不喜歡但是讓我很充實的工作,自認為對得起天地良心,可是不受理解。越是這樣,我內心的那股勁兒越讓我試圖討好大家。竹籃打水一場空。最后,我依舊沒能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我和舍友、工作伙伴、同學的關系不遠不近,在大一上學期,我沒有知心朋友。也就意味著:他們隨時可能變,變成我支持我的或不支持我的。浮萍的日子在大一后半段結束了,那時就是我看開的時間。也不知道是因為什么,沒有禮儀式的開端,莫名其妙地回歸了自我。我本不是個怯懦的人,只是做了一份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但同時,我本可以很大膽地告訴自己:討厭我及我工作的人從我世界滾!
我寫這篇文只是想將“別人眼中的我”這一觀念梳理得更加清楚,讓自己深刻地明白其中的真理。畢竟,我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