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理論是一個經濟學模型,是說在競爭性市場中,供給和需求的相對稀缺性,決定了商品的價格和產量。這種供需關系通過價格和競爭自我調節的現象,就是亞當-斯密在《國富論》里所說的那個著名的:看不見的手。
為什么加薪升職沒有你呢?難道是你做的不好嗎?從進入公司到現在已經5年了,上次漲工資還是2年前,每當你按時上班,每當你加班加點完成工作,以為下次會給自己升職加薪,沒想到卻是那個他,他不但遲到還經常早退,加班的時間也不是很多,究竟為什么會是他升職呢?這個時候我們心里想的是,這個人肯定是領導親戚或者會拍馬屁,其實不然,我們應該好好分析分析這個原因是什么。
每個公司都不是慈善機構,能當上老板智商肯定沒有問題,你的領導總歸有他的特長,在一個公司里總會有很少一部分人是明星員工,漲薪和升職都會伴隨他的左右,公司的資源也會向他們傾斜。還有一些員工默默的付出,但就是沒有升職的空間。
因此你沒有升職加薪,說明你的價值在公司或者老板眼里不是很稀缺的資源,所以你的價格就會很低,你的離職也不會給公司帶來什么損失,所以千萬別高看自己。
邊際效用是指,你每多消費一件商品,它給你帶來的額外的滿足感。這個滿足感會不斷下降的。欲望被充分滿足后,邊際效用為零,商品就會免費。
通俗的解釋是,我們向往某事物時,情緒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觸到此事物時情感體驗也越為強烈,但是,第二次接觸時,會淡一些,第三次,會更淡……以此發展,我們接觸該事物的次數越多,我們的情感體驗也越為淡漠,一步步趨向乏味。這種效應,在經濟學和社會學中同樣有效,在經濟學中叫"邊際效益遞減率"。
還有另外一個解釋“價值悖論”。
在200多年前,亞當-斯密就提出著名的“為什么鉆石比水貴”的“價值悖論”。水對人類的價值和重要程度非常非常大,沒有水,我們就會死,然而沒有鉆石呢,又不會死。那為什么鉆石的價格比水的價格貴呢?
美國的麥當勞,可樂是可以免費續杯的,無限量、無限次的續杯。為什么呢?因為美國的麥當勞在堵你還沒有喝多少,可樂對你的邊際效用降到為0了,實際情況中確實如此。
兩個人剛結婚的時候,無論是生活或者性愛都是有很大的滿足感的,第一年、第二年、第七年,就會出現問題,因為對彼此來說,情感體驗這時候可能為0了,只能通過生活中其他方式來維持。
備胎追女神的時候,不能一直對她好,不能想法設法滿足女神一切的需求,他們做的越多,滿足的越多,對于女神邊際效用越少,本來對你就沒啥影響,你這樣反而幾率更少。
再生活中也需要運用這個效果,例如旅游,你帶你的女朋友每個月去一趟周邊游,或者公園游玩,這樣長了她其實感覺不到你的驚喜或者好,直接一年出一趟國,出國旅游,她就會給她的閨蜜說,獲得很大的滿足感,這樣平常你就可以拿出這些時間做自己的事業。
你給她的生日禮物沒必要每年就是那么些東西,你可以直接三年來一個大的生日禮物或者PART,這就是驚喜加浪漫,買手機我直接給媳婦買的當時最新的蘋果6PIUS,她每天拿著心里還是想著你的。
機會成本:可以簡單理解為你為了一棵歪脖樹,放棄一片森林。你的機會成本就是一片樹林,那么這個歪脖樹的替代品就是機會成本。
算的是未來,不是你現在買到的成本,例如你花5元錢買瓶水,這5元錢是交易成本。當你選擇一個機會的時候,你需要進行對比,放棄的那個就是機會成本。
代理兩難:委托人覺得受益主要是投資回報,代理人認為受益主要是勞動成功,都覺得對方占便宜,委托人不愿意分享利潤,代理人不愿意委托人盡心盡力,這就是兩難。
員工理解,想讓馬兒跑還不讓馬兒吃草,老板理解,養不熟的白眼狼。
東莞有個理發店使用這種理論,連鎖發展很快,4-5年時間就開了100多家店,每個店長必須掏錢買股份,總監也要掏錢買股份,每一家店的生意都非常好。利出一孔,力出一孔。
酒店也可以利用這個機制。
交易成本,指你從自由市場上尋找、溝通、購買一項服務,為這個購買所達成,所付出的時間和貨幣成本。
事前的交易成本包括簽約、談判、保障契約等成本。事后的交易成本包括契約不能適應導致的成本。所以一定考慮交易成本的全面性。
微觀經濟學
行為經濟學
互聯網五大基本定律
互聯網五大基礎邏輯
消費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