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唐代詩人白居易用一首小令選取“靈隱寺尋桂”和“錢塘江看潮”兩個典型畫面寫杭州之美,而宋代的一位詞人用一首長調寫盡杭州這座城。
望海潮宋.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qiàn )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sǒu)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這首詞的作者是柳永。柳永少有才名,18歲離開家鄉,四處游歷。當時正值北宋初年,盛世繁華讓他貪戀,他用詞這種文體歌詠這個時代,先后寫下了系列反映都市繁華的詞作,《望海潮·東南形勝》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據說這首詞是柳永24歲從家鄉到汴京應考時路過杭州所寫,寫這首詞是為了投贈當時的兩浙轉運使孫河,希望求得一見,所以他用自己的筆極力夸贊杭州的美,通過意象群構成一幅幅畫面,寫盡杭州好景。
(都市繁華)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杭州,十一世紀就是一座繁華的大都市,是東南處風景優美的地方,曾作為三吳的都城。
(樓閣參差)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破曉方出,星星點點的晨光將這座古城籠罩,微風拂過,空中飄散著輕煙般的柳絮。霧氣籠罩著柳樹,猶如蒙著面紗的窈窕少女,風吹過,身姿搖擺,婀娜多姿。裝飾華美的橋臥在這朦朧間,漫步于石橋上,放眼望去,潺潺流水映入眼簾,耳邊是清脆的鳥鳴奏樂,橋的盡頭,只見炊煙裊裊,山上的房屋樓閣鱗次櫛比,高低不一的各種建筑依山而建,參差錯落的房屋居住著十萬人家。人家的簾子在淡淡的微風中輕輕起舞,青綠色的帷幕掀起一角。
(錢塘怒濤)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qiàn )無涯。
遠遠望去,錢塘江上密集如云的樹木環繞著堤沙,波濤卷起層層浪花仿佛白色的霜雪打在江岸上,帶來陣陣寒意,波濤發怒時,會鋪天蓋地襲來,江水呈現吞天沃日之勢,洶涌澎湃,無邊無際。
(集市熱鬧)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清晨,太陽剛剛升起,薄霧還沒有完全散去,集市上已經人潮洶涌了。珠玉陳列的集市熱鬧非凡,商販們的叫賣聲此起彼伏,穿著羅綺的市民們出入其中,只有豪奢和更豪奢,滿眼盡是繁華景象。
(西湖四季)重湖疊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無論晴天還是雨天,西湖都靜靜地躺在山的懷抱中,這里夏日荷花十里爭奇斗艷,秋季桂子遍地飄香,四季美景怡人。
(百姓和樂)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sǒu)蓮娃。
若有若無的似是人間難聞的天上曲,羌管里的樂音隨日升起,悠揚的聲音在湖面飄蕩;湖心的小船誰先唱起了第一聲,采菱歸來的歌聲伴月入夢。
湖邊垂釣的老翁,披著蓑衣,身后的白發隨風飄動,他輕嘗一口壺中的美酒,淡淡一笑,醉翁之意不在酒吧?湖心采蓮的少女,在舟中嬉戲,笑聲感染了這湖光山色。
(官員賞景)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千名隨從簇擁著地方長官孫河過來了,牙旗高舉,襯著夕陽正紅。喜歡飲酒賦詩的他乘著醉意,隱隱聽著從集市傳來的簫聲和鼓聲,放眼望去,湖光山色,美景如畫,自己治下歲月靜好,盛世繁華,心下也格外愉悅了。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他日一定把這盛世繁華,人間美景描畫,回到朝廷,夸一夸杭州風景美如畫。
既然是投贈之作必然要在描畫美景之后,對當時的官員予以祝福,希望孫河憑借著治下的功績,早日回到朝廷,步步高升。
據宋人羅大經撰寫的文言軼事小說《鶴林玉露》卷一記載:“此詞流播,金主亮聞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這與“紅顏禍水” 的論調如出一轍,雖然一詞誤國只是源于附會,但該詞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今天,我們讀這首詞,讀杭州這座城市在十一世紀的繁華。一首詞,寫盡一座城。
(大部分內容根據高二一班和三班學生當堂作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