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RC-V即將結束之際,回過頭來看看這個召喚方式的絕唱。
就不介紹靈擺的機制和什么的了直接開始。
首先我覺得最開始要把靈擺卡組分成兩個種類,combo形的靈擺卡組和“大力搖”的靈擺卡組。
前者的著名代表自然是EE和連莊,本文也會著重花篇幅寫這個。后者是以靈擺作為跳板來快速出場上級或者需要多次召喚的卡組,主要是利用已逝的麒麟和霞之谷的肥雞為代表,以手牌中的上級怪獸終端出場成功作為首要目的。
先說“大力搖”,大力搖的優缺點都很明顯。優點是上限極高且對卡組操作水平極低的要求。缺點是因為依賴強力單卡所以事故率高,雖然說的好像強力單卡終端上手了就贏了一樣,但其實并不是的。缺刻度,缺功能卡(如后功需要的手坑和風之類)準確來說這完全沒達到常常講的”系統“這個概念,從而就是一個看天吃飯的卡組。
先不說combo形的優缺點來從本質來看。
優秀的combo形(懶得打一下簡稱C)需要什么?
1,強力的終端以及達成率
拿連莊和EE舉例子。我們先來假定一個可以接受的展開作為最低限度的展開。(在這里自然不討論加入12獸的情況)
連莊大概是出場機裝天使+連莊炸2下以上
EE大概是出一個蟲妹或者星守
連莊:.......
嚴格意義上來說,在麒麟沒死之前,連莊是個參雜了combo和大力兩個靈擺類型的靈擺卡組,當你去掉了麒麟之后發現,這卡組真TM雞。
回到原話題,這里的最低限度展開連莊毫無疑問需要4個連莊上手,考慮到連莊自己的功能性不足,我們還需要通過均卡來補充其功能性。
這時候有個疑問是,EE做一個R4也需要刻度的兩張卡+疊放的素材兩卡。看上去是這個邏輯。但是當我們回過頭看看禁卡表和限制卡表會發現。。。。
每一個都能當兩張卡用啊!
先寫到這里先。。。
先寫個結論,我認為靈擺這個設計是失敗的,介于動畫的停播,我認為靈擺是基本沒有再次崛起的可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