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聽過蜈蚣的故事?一只蜈蚣用它的一百只腳在走路,用一百只腳走路真是一項奇跡,即使只是要安排兩只腳就已經很困難了!要安排一百只腳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蜈蚣卻能夠操作得很好!
?有一只狐貍變得很好奇,狐貍一直都很好奇。狐貍在民間傳說里面是頭腦、理智和邏輯的象征,狐貍是偉大的邏輯家。狐貍看到了,她觀察,她分析,但是她無法相信,她說:“等一等!我有一個問題,你是怎么操作的?你怎么知道哪一只腳要跟隨哪一只腳?一共有一百只腳呢!而你卻走得那么順,這個和諧是怎么發生的?”
?蜈蚣說:“我一生都在走路,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你給我一些時間。”所以它就閉起它的眼睛,它首度感覺到內在的分裂:頭腦是一個觀察者,而她它自己是被觀察的。那只蜈蚣首度變成了“二”。它一直生活和走路,它的生命是一個整體,沒有一個觀察者站在那里去看著它自己,它從來不分裂,它一直都是以一個整體存在著。現在,那個分裂首度產生。它在看著它自己,它在思考,它變成既是主體,也是客體,然后它開始走路,那個情況變得很困難,幾乎不可能,它倒了下來,因為你要怎么去操作那一百只腳?
?狐貍笑了,她說:“我知道它一定很困難,我本來就知道。”
?蜈蚣開始哭泣,它含著淚說:“它從來不會有困難,但是你卻制造出困難,現在我變得沒有辦法走路了。”
?如果蜈蚣不那么愚蠢,它一定會把狐貍的問題拋開。它一定會告訴狐貍說:“把那些問題留給你自己,讓我好好走路。”
?——這是《莊子心解》中的一個故事。
?當狐貍向蜈蚣提問之前,蜈蚣用肢體在沒有意識參與的情況下走路,在這一活動之中,它的意識在沉睡。
?當狐貍向蜈蚣提出問題之時,它在這一點上“喚醒”了蜈蚣。蜈蚣的意識和它的肢體產生了分離,它的意識開始觀察和控制肢體的活動。可是,它的意識以前一直沒參與過走路啊!于是,從這一刻開始,混亂產生了。
?當然,蜈蚣并沒有能力在意識層面對走路行為進行控制,只有人類擁有此能力。
?蜈蚣不需要學走路就可以走得很好,這是它的本能。和動物比較而言,人類出生之時,似乎只是一個半成品,根本不會走路。好在到一歲左右,每個人都能學會走路,但是每個人走路的姿勢都各不相同。也許可以認為,出生時人不會走路,是因為人的肢體并不像蜈蚣那樣被綁定在特定的走路姿勢上,正因為如此,人類才擁有了多彩的可能性。
?如果一個人長大后,希望改變自己走路的姿勢,可以將自己的意識加入這件原來在無意識中進行的活動。通過有意識的練習,在身體各個層面間建立全新的聯系,然后這項技能可以被重新組織和建立,最后再次融入身體成為新的習慣。這個重建過程很麻煩,甚至讓人沮喪,就像那只不會走路的蜈蚣。但人的身體畢竟還是提供了這種重建的可能性。
?記得在企業管理領域,有人曾指出,過于成功的企業,往往不能在下一次環境變革中幸存,因為這個企業的整個機體都高效地與舊環境相匹配,從而喪失了適應新環境所需要的靈活性。
?許多動物會在身體的某一方面上遠遠強于人類,但正是因為人類在身體層面放棄了這些極致,才使其擁有了可被人類靈魂所掌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