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結束了,很多人意猶未盡。三天的小長假里面,在外工作的青年們大致分為兩撥人,回家的和沒回家的。
回家的有回家的理由,中秋是團圓的日子,得回家看下爸媽。
不回家的理由也很充分,就三天休息,回去一天,回來一天,在家只能呆一天,還累得慌。
丸子中秋選擇了加班,每天500的加班費,她可不想錯過,畢竟作為30+大齡未婚女青年,為自己多攢點錢才有安全感,何況想起每次回家要面對的拷問都心驚膽戰。
最常見的不外乎:找男朋友了嗎?為什么還不找?眼光太高了吧?阿姨有個朋友的兒子是公務員,家里條件也不錯,要不介紹你們認識下?
除了長輩們的相親大隊,還有老同學刨根問底小分隊。你現在工資多少啊?一萬多一個月?怎么都花完啊!你該留點嫁妝錢吧!具體一萬幾啊?還不找男朋友,你不會是拉拉吧?
每次回去聽到這樣的話,丸子總是白眼要翻到天上去。為了避免重復的回答,她只好宅在家里。
可是在家里也不省心啊,爸媽一年就見她幾回,這幾天恨不得把一年要講的話都說完。老人家記性不好,還特地用了個小本子記下,一條條的說,說不完的等她走的時候讓她帶本子回去,自己好好琢磨琢磨爸媽說的話!每次假期回去幾乎都這樣,周而復始,小本子都積累了一摞了。
真的壓力山大,所以今年中秋用加班做借口,一個人過貌似是最佳選擇。
中秋那天,丸子發了個朋友圈秀存在感:今年中秋,我一個人過,感覺有點孤單。然而過了半個小時,完全沒有人理睬她。她郁悶至極,發微信給我求安慰。我作為資深心理疏導師,很誠懇的對她說:這不中秋嗎,陪老人陪小孩的一堆事,哪有空看朋友圈啊,沒人回復是很正常的。再說除了中秋節,每年的情人節、七夕節、圣誕節這些,你不都一個人過嗎?習慣了就好了。
她:你們對單身狗真是滿滿的惡意啊!
我:你以為只有單身的世界有人打擾?已婚的問題更多好吧!沒買車買房的問什么時候買,買了的問什么時候換;有小孩的問上哪里的學校,必問問題還有什么時候生二胎,生是什么原因,不生又是什么原因,總之要把你刨個底朝天。
每年這樣的事情總在不同的地點相同地上演,中秋躲過了的,還有國慶七天,就算各種節假日都不回家走親戚,春節總是躲不過。而且大家都是出于好心,你也不好拒絕。畢竟,關心你的人才會問你各種雞毛蒜皮的事情,不然誰會鳥你。大家都很忙好吧!
每個被叨逼叨的青年背后都有一個不善于表達自己的家長。他們不知道該怎么用口頭表達對你的愛,只能選擇一種委婉的方式,來曲線救你(他們自認為是救)。我們是一個情感內斂的民族,就連中秋都用月餅來表達希望人月兩團圓的想法。我從一開始的叛逆抗拒,到現在的微笑接納,年深日久,漸漸習慣了這種甜蜜的負擔。
丸子那條朋友圈收到的第一個回復,是麻麻的:孤單了不怕,回家來,要不麻煩的話,我們過去看你。忽然間,她就淚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