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生命如大海,形態萬千,自然流淌。
第一次和沖繩見面,十月底,有清爽的海風和恰到好處的陽光。去海邊,最喜見的便是碧藍的天,與干凈的海水呼應,相互增色。這樣的天氣,陽光自然少不了。我不是一個喜歡去海灘把自己曬成小麥色的人,不歡喜炙熱的陽光,這種曬在身上略帶溫暖的陽光是我的最愛。到沖繩的第一天,臺風剛過,天空中還有些層層疊疊的白云,既不影響藍天對碧海的映照,也讓天空顯得不那么單調。一路從那霸機場直奔恩納村,道路不寬,車輛也不擁擠,大多是比國內汽車小半號的私家車,道路和車輛都很干凈。道行樹有多種類型,多是不相識的亞熱帶的樹種,不高,枝葉被修剪得規矩。路旁多是三四層的自建樓房,顏色樸素,卻都很干凈。
初見沖繩,爽朗的天氣,悠閑干凈的小城調調,滿眼明快的色彩。
據說恩納村的名字是駐扎沖繩的美軍起的。二戰后,這個小地方多剩下婦女兒童,便起名女人村,當地人不喜歡這個稱呼,諧音留下了“恩納‘這個名字。十月底的恩納村是個寧靜的小地方,游客不多,只有一條主街散布著便利店和居酒屋。這里的生活似乎很簡單,也正因為這份簡單,在恩納游覽反而可以有豐富的體驗,因為在這里,心容易慢下來,了解大海的豐富,感受輕松的交談,體察內心的聲音,體驗生命的多樣。
我格外心水入住在恩納的酒店,在主街的盡頭,三幢挨著的建筑,外觀采用類似游輪的線條。酒店入口的道路旁整齊地站著兩排棕櫚樹,距離海灘僅隔著一條兩車道的沿海公路。接近橙黃的外立面,在恩納較為少見。這里的房子因為日曬和雨水的關系,外墻很容易掉色,一般都采用冷色調,以減少外表翻新的次數。和一般的酒店不同,這家酒店所有房間都在走廊的同一側,清一色的海景房。房間的隔音避光效果特別好,每天清晨,從昏暗的房間拉開窗簾的一剎那,滿眼明媚的海景,心情總是為之一振。打開落地窗,立刻被海浪聲無死角地環繞,很自然地雀躍起來。橙黃的海邊建筑,與朝陽的顏色遙相輝映,望著不遠處白色的海上燈塔,看著酒店邊緣如游輪一般的線條,宛如身處豪華游輪,在海上航行。這大自然美妙的聲光,讓人完全戰勝了賴床的念頭,因為你總是期待著從房間走到陽臺上去體驗這美好的世界,以開啟一天嶄新的旅程。
套房里設施齊全,寬敞舒適的空間,室內可控溫的水循環系統,智能馬桶,保險箱,廚房用具,油煙機,冰箱,咖啡機,日式煮水器,還有專門的飯廳。如果再能配上一套功夫茶具就完美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養成出門帶上中國茶的習慣。如果行李箱空余,會連茶具也帶上。好的中國茶也是一種很神奇的存在,明明只是一片片葉子,沒有任何的外來添加劑,卻能在制作過程中留下不同的香氣和味道,又在沖泡的過程中酌情綻放出來。在旅途中品茶是別有一番滋味的,如同茶一般,當你走過了不同的路,便藏住了不同的內涵,在你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里,或濃或淡地散發出來。在恩納,最適合喝的茶也許是紅顏笑。這不是一款出名的茶,卻是我最喜歡的茶之一。不僅因為它的名字討喜,也不僅因為它的純粹,還因為在整個聞香、沖泡、品茗的過程中,會散發出類似荔枝和水蜜桃的香氣,被這樣的亞熱帶氛圍包圍著,倚在躺椅上,眼前是明快的藍天碧海金沙灘。我想,我能在這樣的畫面中呆很久很久。。。
每次離開房間走到酒店的走廊,都有另一種愉悅的切換,腦海里明明還是藍天碧海,此刻展現在眼前的卻是鮮翠欲滴的大草坪。房間一面是海,另一面則是一個高爾夫球場,有水池,有小山丘,深深淺淺的綠,似乎又到了另一個世界,滿是驚喜。
酒店的餐食也是極有誘惑力的,有西式的,也有和式的。和式的自助餐廳在12樓,進口處有一個不太大的室外無邊泳池,有屋頂遮陽,同時能欣賞到不遠處的美麗海景。溫柔的就餐環境,是的,就是溫柔,日式的就餐背景音樂,棕黑的色調,每個人都很有禮貌,陌生人目光相遇時會點頭微笑,取餐進食步調舒緩,輕聲細語。一邊享用豐盛的美食,一邊鳥瞰無邊的海景,幸福的感覺溢于言表。
據說沖繩人最早因為救了流荒海上的中國使臣,而被喚做“流求”,漂流至此,向其求助之意。后做“琉球”。琉球王國自古向中國進貢,國王宮殿所在的守禮城,風格效仿至中國的宮殿,其正殿朝西,意為對中華大國的敬意。琉球與中國、日本、美國的種種緣分,讓這里的文化多元了起來。
然而,在安靜的恩納海邊,似乎讓人忘記了在沖繩給當地人帶來困擾,也帶來福利的美軍基地,也忘了諸國對琉球歸屬的紛爭,總是很容易聚焦在當下的喜悅里。街邊的居酒屋,亦是風景,隨意進去一家,傳統的日式風格,先進的點餐和衛生設施,精致的餐食,食客幾乎都是黃皮膚和黑頭發,輕聲細語,不知是游客還是當地人,淺酌當地佳釀,亦可欣賞當地的歌舞表演。走上街邊,看不見垃圾箱,雙車道干凈的馬路,車輛來來往往,卻似乎沒有留下半點煙塵。漫步、聊天、肆意歡笑。
天暗下來了,黑得看不見海,只有滔滔的海浪聲不絕于耳。夜深了,偶有奔馳而過的摩托,劃過這一望無際的寧靜。。。
沖繩一面是太平洋,一面是中國東海,境內大大小小的島嶼有上百個,除了主島和較大的離島,很多都是無人居住的。島上有低矮的小山丘,綠化很好。此時的沖繩是個幾乎沒有煙囪的地方,旅游服務業是主要產業。在沖繩人的觀念里,自己和日本的其他地方是非常不同的,從經濟生活到價值觀的方方面面。島上的飲食健康,節奏悠閑,沖繩人對死亡和喪葬也有自己平靜的見解,也許這也是他們平均壽命較長的一些原因。
我總是固執得認為,伴隨海洋長大的人們,內心是更加充滿力量的,大海的浩瀚、自由和靈動根植在他們的骨血里。人們對于大海的親近,也許也正來自于向往自由的天性,能自由地做自己。嘗試去成為別人是沒有用的,因為除了我們自己,我們不能成為任何人。如此,便會迎來難得的輕松,因為我們會停止掙扎,停止去極力迎合那些“我們應該怎樣”的想法。是呀,如果我們只能成為我們自己,為什么還要百分百地去迎合那些“我們應該怎樣”的想法?也許我們沒有長成別人期待中的樣子,也沒有成為別人的樣子,但,這畢竟是我自己的生命呀。
旅行的途中常常有很多的驚喜,比如擦肩而過的臺風,不曾期待的風球,遲到的行李,早到的旅伴,意外的換乘,回眸的偶遇。。。當你不用評判的眼光來看這些計劃之外的遇見,一切都變得有趣起來。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再也無法抓住過去的時光重來一遍,唯有當下這一刻,你可以用心體會,你擁有的一切,不都是美麗的奇跡嗎?
當飛機飛離那霸機場的時候,我靠窗坐著。伴隨著起飛的傾角,我扭過身望向漸漸遠去的海。風球剛過,云層沒有散開,海水很深很深的藍,能在水面上看到一波波清晰的白色浪尖。不知道為什么,眼眶突然濕潤起來,也許不是因為要離去,而是大海本身就具有的魔力。
當我面對藍天碧海,即使沒有春暖花開,也會熱淚盈眶。這便是我常常想來看看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