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不做頭,牛市不做底。 —— 金融帝國
各股形態形成的市場環境,往往比形態本身更為重要。 —— 金融帝國
1999年5.19行情前夕,我的一個同學建議我買入西安民生。我打開走勢圖一看,怎么能買這樣的股票呢?該股從4元漲至7元,在形成頭肩頂后破位下跌。那時的價位好像是5.3元,并且一周后見到4.99元。我正在為沒有買入而慶幸,但該股一個多月后漲至13.5元,并且連續拉出了7個漲停板!
2000年底我在選股時為了最大程度的規避風險,而買入一只長期筑底的股票600788達爾曼。當時的理由很簡單,第一,業績優良、凈資產高、未分配利潤高;第二,99年之前下跌50%以上,并且之后又橫向整理了將近兩年。第三,長期形態走出了標準的底部大三角形,并且向上突破上邊線。當時我已經不會再 “空手接飛刀”似的買入正在下跌的股票,但還存在想占市場便宜的愚蠢念頭。結果該股在未來一年多的時間內,從15元跌至0.2元!
我不否認上述兩個案例最終的結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大盤的影響,但是誰也不能否認他們比大盤更強和更弱。這其中到底存在什么樣的奧秘呢?當然,這其中有下一節會介紹的頂部與底部的誤區。但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是,我在強弱上是逆勢的!
何謂頂部?上漲之后出現的轉折點。請注意,頂部形成的前提是之前必定為上漲行情。那么在熊市中能夠上漲的股票,只能說明他比大盤強!而自由落體式下跌的股票是無所謂做頂的!那么能夠做頂的股票,必定是熊市中的強勢股。強通常有強的道理,并且強于大盤的股票,通常會繼續強于大盤。這就是熊市不做頂的原因,而牛市不做底的道理也是相同的。如此一來,只能夠說明,我買入的股票都是避強留弱的,那么經常跑輸大盤就不足為奇了。原來,我輸就輸在了棄強留弱的誤區上。
在我吸取了這種經驗教訓后,我得出了一種截然相反的選股策略。作為市場上弱勢群體的我,我不可能知曉各股基本面的真相。那么我的選股就必須用純技術派的方式來解決。什么樣的股票是好股票呢?答案很簡單,比大盤強的股票就是好股票!而且越比大盤強的股票就越好。對于技術分析而言,從上千只股票中選股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這么一來,這個難題就徹底解決了。我經常發現,市場中一個臭不可聞的垃圾股在不斷的上漲,我越是不知道他為什么漲,他就越是漲個不停,而當我知道他上漲的原因以后,他就開始下跌了!
當然,這種方法的前提是,后期必須有大勢的配合,否則各股也難抵大勢。并且買入強勢股的思路,是“不求價、只求勢”的,那么必須有絕對的止損點作為配套。離開了這兩個前提,這種方法風險就極大了。但是,只要能夠有絕對的止損點,什么樣的股票對于你來說,風險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