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最火爆的市場就是各類“補習班”。
瞧瞧,從孩子即將步入小學,我那顆捂得滾燙的心就火急火燎、噼啪作響。
我,邊隨波逐流邊憤憤不平,邊鄙夷不屑邊搖旗吶喊,昂首闊步歸入浩浩蕩蕩的補習班大軍。話說當初揣著破釜沉舟之氣概購入一架鋼琴,即使雞飛狗跳也要堅持到底。書法班的步步為營讓孩子初上小學輕松不少,心里竊喜自己當初的選擇。眼看眾孩童一口流利英語,又惶惶然為孩子選報英語班。電話打爆,斟酌比較,一擲萬金就此敲定。
就這樣,最初一個月就在送孩子、接孩子,再送孩子,再接孩子中溜走了。這其中滋味,不足為外人道也。但,當媽的,都懂。
國慶節的假期,就像在密密的蘆葦叢中痛快的呼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清晨,我拉起女兒去植物園晨練。秋日的植物園,寧靜優雅,樸素從容,擁有一年中最純澈、最鮮澤的光線。
我和女兒迫切的一攬植物園芳華,當女兒問我她們的芳名時,我羞愧的藏匿起自己的無知。所幸,有草木介紹。
我們欣賞那棵棵樸樹整齊向上的枝杈,飽覽那豐腴的香樟樹,想象著她成長的不易,偷偷摘得幾片香樟葉,女兒捏在手里嗅了一路,染得滿手余香。我們為在秋風中依然優雅、自信著的烏桕樹造像,我帶著女兒滿尋那青鳊魚似烏桕葉。我們穿行在異彩蕩金“紅楓谷”,一陣秋風,靜靜聽樹葉沙沙作響之聲;陽光從樹葉間篩下,跳躍在紅楓上,閃動著各種美妙的紅,絢爛風發。我和女兒像個畫家分辨著淺黃、大黃、緋紅、深紅、紫紅、橘紅。
我告訴孩子:“大自然有最美的聲音,最豐富的色彩。大自然有什么樣的聲音,文字里就有著怎樣的聲音;大自然有什么色彩,文字里就要有什么色彩。”
我對女兒說:“能不能告訴媽媽,秋天是什么季節呢?”女兒如田鼠阿佛一樣清亮亮的說:
“秋天是慢慢變涼的季節,
秋天是樹葉變黃的季節,
秋天是太陽懶洋洋的季節,
秋天是樹葉沙沙沙、沙沙沙的季節。”
我匆忙記下,記下這份童真,記下這動人的詩篇。
第二日,女兒還要再去,我慨允。 真想日日來這慢悠悠閑游。知道嗎?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終日局促一室之內,又怎能釀出一顆玲瓏剔透的詩心。識得草木才能識得千姿百態的生命狀態,感受生命純真、堅強、毫不做作的成長。看盡一年四季的輪回,才能真切體會生命之生生不息。才能用深情的目光體察萬物,養得一顆悲憫之心。
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都從那一草一木中來,對每一個生命認識的突破,又都會成為沉淀下來的獨特體驗。讓他們的靈魂飽滿、豐贍,且與眾不同。
昨日,帶女兒背誦《華山》。此乃宋朝宰相寇準七歲所作一詩。“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此詩緣境構詩,詩與境諧。四句寫盡了華山高峻陡峭、氣勢不凡。
? 華山,我們是沒去過,但我和女兒一同回憶了兩年前爬泰山的情景。當初,女兒用稚嫩的聲音吟誦著杜甫的“會當凌絕嶺,一覽眾山小”登頂南天門。借著這段泰山回憶,我引導孩子去想象:“我們不能夠只告訴別人山高,山很高,山真的很高!我們怎么讓別人想象到山真的很高,相信我們的話呢?”女兒恍然大悟:“把山和高闊的藍天比,與其他眾山比,與那咫尺之間的紅日比,與那低低的朵朵白云比。”興奮的眉眼都在笑,那沉睡多時的記憶被這首小詩喚醒、還原,詩歌一下子就生動起來了。而且,女兒一本正經神秘的說:“詩人肯定是一邊爬山一邊寫的詩,因為他回首才能望白云。”哈,小家伙說的有道理。
古人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造物主,是我們的由來和歸屬。古人對于自然的觀察非常細膩,孔子更是勸我們“多識草木鳥獸之名。”
“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詩人與青山的默契令人向往;“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是多么難得的嗅覺體驗;“人生代代無窮己,江月年年只相似。”寫盡了生命的壯闊與永恒……
? 畫地為牢的我們,怕是永遠難找到“芝麻開門”的咒語。
終日忙碌的戰友啊,我們共乘一輛擁擠的火車疾馳,滿臉疲憊、被人流推搡。漆黑的夜里,封鎖了自己,也封閉了孩子。電影《后會無期》中有這樣一段經典對話:
小伙子,你應該多出去走走。
可我的世界觀和你的不一樣。
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
你的眼里有怎樣的世界,你就擁有怎樣的心靈。 你去看花時,花就和你一并美麗起來。
我有個奢侈的夢想,帶女兒去學福樓拜每日按時看日出,感受晨曦之降;如《金薔薇》里所說冬天去看最好的霜。遇見那棵剛蘇醒的樹、那一滴晶瑩剔透的露珠,品略含咸味的風、聞潮濕的土腥味、聽清脆的鳥啼……
云冉冉,水漫漫,明月蘆花君自看。學習,終究是為了讓自己有能力遇見更好的世界,看到更美的風景。
而最美的風景,不是在書中,就是在路上。
親,你可曾遇見過最美的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