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女語者公眾號
作者:Vincent
去年我開課的時候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區別于其他人的培訓課模式,把課程變成長期會員性質的,任何人任何時候可以加入,每周有新課并且永不重復。
幾日前某情感培訓師在我微博上留言,“女語者不會講課,作為一個培訓師他應該xxx”。我想,他可能還不了解的是,我在做了那個決定的時候,就切斷了和培訓的關系。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年輕人從培訓的漩渦中拉回到教育中去,至少在面對感情問題上。
對于很多人來講,教育和培訓之間的區別仍然是很模糊的。似乎都是一個人在上面講,一群人在下面聽。我想,今天我把這里面的本質區別講給你,興許能解開你一些疑團,說不定也能幫助你今后在選擇知識性產品的時候有據可循。
培訓和教育的本質區別可以從兩個角度觀察:其一,運行模式;其二,動機。
培訓的運行模式有這么幾個規律:
核心內容的絕對正確價值
保護核心內容不外泄
重復性,和展示技巧的提煉
市場營銷策略以快速誘惑的廣告為主
培訓的核心動機是:讓你從A點 —— 不知道一個具體的事情如何操作,到達B點 —— 對于操作規則和方法熟練。
培訓合適的事情有很多,例如學習攝影,Photoshop作圖,計算機技能,游泳等運動項目,等等。拿攝影做例子,它的價值在于你從A點,不知道如何按快門,拍照,到能夠獨立完成各種相機的操作。學習者可以得到從A到B的項目的操作流程之外,并不需要任何其他深層次對客體的理解,例如對攝影相關的人體藝術,光線,構圖,不同派別的表達,有過多的了解。
拿我們的例子來說,市面上很多攝影的培訓其實只是教你怎么用相機。而要從會玩相機到能拍出來很好的作品,是培訓做不來的事情。
要想拍出好作品來,學習者就必須開始理解光線,構圖,視覺藝術,美感,等等這一切源自人性的的知識。隨著知識和經驗的積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學習者對人的理解加深,他的作品會越來越好。我們可以認為,一個攝影師如果對人性沒有一定程度的修行,是拍不出來好作品的。
同樣的,銷售流程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培訓課程學會。然而一個優秀的銷售,是多多少少不怎么走流程的,因為他會比較懂人。
從一個只懂得操作到有相當程度的人性修煉,可以算作落在了教育的頭上。從培訓到教育,是一個由獨立操作(無需修煉人性),到和世界互動(需要理解人性)的轉變。
前一陣子看到一個怎樣畫馬的漫畫,用來解釋為什么勵志學總無法給人帶來成功。我覺得放在這里來解答培訓和教育的關系也是非常恰當的:
從1-4可以說是培訓的任務。而4-5則是培訓做不來的事情。唯一的途徑是教育。
這就引出來了教育的運行模式:
對核心內容不認為絕對正確
核心內容的復雜性和無限開放性
無法使用快速誘惑的營銷策略
柏拉圖對教育下了一個很好定義:最終真理是永遠無法到達的,但人們仍舊要去探求真理,這樣一個過程,就是教育的核心任務。真正的教育和培訓完全不同。它不打算給學習者一個絕對正確的模型,也不打算依靠一遍又一遍的對新的學習者灌輸來實現商業回報。它的價值在于,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認識,沒有任何終點。它的一個間接結果,是帶來人的修養,層次的提升,帶來領導他人的智慧。
實際上在國內,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會比較明白培訓和教育的區別。我們會用“銅臭味”來形容一個把自己裝模做樣成為教育者的培訓師,或者裝成藝術家的娛樂商人。
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自由市場中大面積出現了教人畫馬到第四步的培訓,卻沒有多少人教怎么成為一個真能把馬的神態表達出來的大師。感情咨詢師都發財了,大學老師們都去外面培訓去了。需要被真正教育洗禮的人類靈魂,被丟棄在荒原中正在腐爛。
我們知道培訓賺錢更多,是因為它的受眾群更多。為什么會這樣呢?關鍵的一點是,教育由于不斷的深入,會越來越難懂,需要學習者有相當的求知欲,自控力,和遠景去達到一等的高度。
而在現實中,大部分人懶惰而又不上進。銅臭就銅臭吧,能買輛車,貪個豪宅,摟幾個美妞什么的就行了。再者,無知的人又愿意相信1-4的畫馬就能學來第5步,培訓業抓住這種特點做營銷:什么60天流利職場英語,3天宅男蛻變型男,2天改變你一生的投資課堂…
呸。
人們總會說,世界總是被少數人掌控著的。那是因為精英中的精英,巧合又絕非偶然,都是那些主動追求教育的人。大部分人走出大學校門之后就沒有再認真的學過什么東西了,除了迫于生存的需要。更不用提,大部分學校也沒有提供很好的教育這樣的事實。
相比幾十年前,人們對于教育價值的認同也在下降。現在遍地興起的各種培訓機構,和日益狂妄的廣告詞,讓人們那顆最本真的求知的心都荒廢掉了。過去的知識青年以崇尚思想家,藝術家,文學家為豪,今天的年輕人卻整天算計著怎么趕快辦個培訓學校賺錢。
模糊記得2011年時我跟前女友講,我打算教男人怎么愛女人。她詫異得問:這個怎么還能教?我想,她可能懷疑我染了一身銅臭味。說不定她是因為這個原因離開了我呢。誰知道。
時隔多年,深入的思考感情問題后,我不得不承認愛情這碼事,包羅了太多的個人性格,學識,修養等,一定是培訓不來的。
單單在兩性關系方面上的培訓市場,那些鋪天蓋地的情感暢銷書,婚姻,情感咨詢師,還有一遍又一遍演練的模型方法教人勾炮友的,就構成了一個龐大的資金流動脈絡。無數的錢被花在這上面,無數的楞頭粉絲蜂擁而上,渴望畫出那第五步馬。而要付出什么樣的努力,他們卻一無所知。
不知道能不能形容成周瑜打黃蓋,因為的確有一個愿打,另外一個,我不確定到底愿不愿挨。
現在的你可能已經離開校園多年。若有幸在尋求自己長久的提升,聽我兩句勸。
其一, 看到有培訓承諾你畫第五步馬的時候,留心它的營銷策略,定神,三思而后行。
其二,重新捧起書本。不是一個月兩個月,一本兩本的看,而是一輩子的修行。
看完這篇文章使我想起李笑來老師的《和時間做朋友》,其中第一章的內容正好可以與本篇內容相佐:
- 所有學習上的成功都只靠兩件事策略和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 堅持,其實就是重復;而重復,說到底就是時間的投入,大量時間的投入
- 所謂的方法或技巧的重要性,在“堅持”產生的長期收益下,顯得微乎其微
所謂的速成班所能傳授的充其量只能達到術的層面,有些甚至都達不到。沒人能真正教會一個人除非這個人自己迫切地想學習。只能很慶幸而又很遺憾的承認,在學習這方面,除了自己其實誰都靠不住。方式方法在很多領域遠沒有埋頭苦學來得更直接,過度強調術,往往還會反過來因為計較機會成本和時間成本而把自己導向懶惰和停步不前,從而阻礙學習。
李老師引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學編程、做銷售影響自己成為一名成為受人歡迎的英語教師)提出了一個問題:是否抱有功利心學習會產生什么不同的學習成果?
從他的經歷來看,恰恰是“不知道學習有什么用”卻帶來了更多以外的收獲,而帶有較強目的性的學習更易受懶惰天性耽誤了學習的最佳時機。
由此可以引申到另一個關鍵點:appearance deceive
看到的不一定是正確或是重要的東西。思考產生的疑問要用實踐檢驗真偽,而不是憑借邏輯判斷對錯。李笑來老師認為盲打沒有必要性是因為他從沒享受過盲打帶來的高效率,一旦他試過掌握了盲打就再也不愿回去了。很多時候有時間計算成本、制定計劃不如立即動腦動手來來得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