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3 21:50:03
2013.5.14-2013.8.15,在新浪作為人力資源BP實習生工作三個月。
何為人力資源BP?
按我老板的解釋,人力資源興起的時候,是公司單獨的一個部門,負責全公司所有部門跟人力資源相關的工作。我們所熟知的人力資源六大模塊(人力資源規劃 招聘與配置 培訓與開發 薪酬與福利 績效管理 員工關系)在這個單獨的部門下作的日趨完善絕妙,甚至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不過長此以往,人們發現人力資源部門做出的政策雖然日臻完美,但也越來越偏離實際,于是,一個將人力資源部與各個職能部門、業務部門具體情況聯結起來的角色出現了--人力資源BP。簡單來說,人力資源BP就是將人力資源部做出的“工具”在結合部門實際情況下實施到相關部門中。
拿我老板為例,她是游戲事業部(員工約300人)的HRBP,直接負責游戲事業部包含員工招聘、入職離職、薪酬福利、培訓活動、績效考核等各個人力資源相關方面。作為部門的HR business partner,要以部門的利益為自己的利益,考慮事情的出發點以部門利益為根本。充分了解部門運作情況也是必需條件,老板說,她自己對部門業務情況可能比該部門大多數leaders都還了解。與此同時,老板的工作信條是“提升員工幸福感”。
我負責些什么?
對于游戲事業部這樣一個急需擴充人才的部門,招聘在重要性和工作分量上都是重中之重。老板沒有全職的招聘助理,所以招聘工作落在了我和另一名實習生身上。由于我是理科出身,為了發揮我的優勢,老板讓我全權負責技術類崗位招聘(如android/ios開發工程師,php工程師,架構師),末了也做了一些產品經理的招聘。而另一位實習生負責非技術類崗位招聘。
在新浪,一個職位從篩選候選人到入職要經過以下環節:
部門提出招聘需求-->該部門職位負責人與老板(和我)溝通需求[后來上手之后便直接和我溝通]-->智聯招聘篩選/獵頭推薦簡歷并電話面試候選人-->一周推薦2次左右合適的簡歷給部門-->(安排)部門面試-->(安排)HR面試-->(安排)游戲事業部總經理面試-->安排入職(背景調查,制作薪酬建議書,與候選人溝通薪資,準備入職各種手續、簽字等)
一個職位的招聘周期較長,一個月是很常見的事,有些職位甚至三個月半年也沒有進展。而在以上的整個過程都由我全權負責(老板很能放手讓我們干,鼓勵我們犯錯,鼓勵我們出現問題后有自己的想法和解決方案之后再去找她探討),做的都是與人打交道的事,得到了不少鍛煉。接觸的不同人群大致分為以下三類:
1、候選人
最主要的接觸在電話面試階段,每天能打二、三十個電話給不同的候選人,候選人的表現和反映風格迥異,有咄咄逼人型,有答非所問型,有彬彬有禮型,有professional型...
最難的是遇到咄咄逼人型選手,反問我很多問題,弄得自己異常緊張,感覺在這場電面中氣場全無,敗下陣來。后來在老板的悉心指導下,對付這類人采用“把問題拋回去”的方法:比如對方問這份工作的薪資是多少?我就說:請問您目前工作的薪資大約是多少呢?您期待的薪資是多少呢?我們會根據您的能力和以往薪資綜合取一個雙方滿意的薪資blablabla
實在遇到hold不住的候選人,可以放低姿態,以謙虛的態度詢問候選人的看法。畢竟人在聽好話的時候通常都是開心的。
又比如即使跟部門負責人溝通了職位,仍然不夠了解。這時便可以利用豐富的候選人資源尤其是professional型候選人,巧妙詢問他們的工作狀態,相關技能。這樣多方面信息綜合,也就形成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自己對職位的理解。
2、部門負責人
除了候選人外,打交道最多的便是需求職位的部門負責人了。由于游戲事業部大多是IT理工男,跟他們相處都還簡單直接,他們倒也沒把握當實習生小妹妹看待,更像是朋友。接觸最多的是兩個團隊的項目經理A和B。A碼農出身,B是產品經理出身。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他們行事風格的不同以及我跟他們交流難度的不同。
與A交流輕松愉快,由于他是比我還晚入職的new manager,正在創建自己的團隊,在3個月的時間內,我幫助他講整個團隊建立完成,包括架構師,ios總工程師,php總工程師,android總工程師,UI設計師,php程序員,產品經理,運營經理。而這些職位,幾乎都達到了獵頭推薦級別。這是令我頗有成就感的事情。
私下里,我與這位經歷也成為了蠻好的朋友。
與B的工作對接則就恰好相反,雖然候選人的進展倒還正常,速度不如A快,但B似乎更自我一些。有幾次我險些被他委屈哭了。他似乎以“我應該給他服務”的姿態與我相處,平日我請他反饋候選人信息往往一拖再拖。其實職位的進展要靠雙方的努力,如果他不及時反饋我候選人信息,也不耐心與我溝通職位,我怎能高效的幫他尋找到合適的人選呢。相比而言,A經理每次都及時向我反饋推薦的簡歷以及部門面試后對的評價,幫助我加深對職位的理解。蠻感謝他的,就像一個大哥哥一樣,雖然每天工作那么忙,還是會花時間跟我交流,教給了我很多看待事情的方法。
在每周一次跟老板的交流之后,我提到了跟B經理相處時遇到的問題。老板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她首先申明的是我們與部門的關系并不是服務的關系,而是平等互助的關系,自己立場堅定了才能受到對方的尊重。最重要的是同理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為什么他會這樣表現:譬如遲遲不反饋候選人信息可能是由于太忙,那么便可以針對性的跟B經理約好一周集中溝通一次;譬如某職位簡歷推送有條不紊的進行但B經理仍然遲遲招不到人,也許是因為他本身并不迫切需要這個職位甚至這個職位根本不是必需的,這時便可以放慢工作進度,將精力調整到其他職位上去......
3、我的老板
我如此幸運,遇到一個讓我在工作上和思想上都傾慕的老板。乍一看,你會覺得她是傳統意義上的“職業女性”或者“女強人”,但實際上,她那豐富多彩的世界絕不是這兩個詞可以形容的。面試時,她很professional,能夠洞穿每一個候選人的思想和性格;對待實習生,循循善誘,掏心掏肺,每周至少一次的面談會,幫助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待工作,她的目標是“提高員工的幸福感”;看上去是一個工作狂,實質上還是一個超級賢惠的妻子;她有健康的生活理念,健身,禪修;她喜歡話劇,還說要跟我做閨蜜一起去看戲;體驗了十多年職場的勾心斗角,但仍然保持內心那塊最純真的凈土......
實習期間,有幸被老板安排替她面試一名正式職位候選人(實習生一般只能負責實習生候選人面試),整場面試下來,老板對我說,你只有第一個問題問對了,能夠看出來你問完問題后并沒有認真聽候選人的回答,而是不停琢磨下一個問題。老板耐心的告訴我,對于非專業HR的大多數人而言,最佳的方法是順著候選人的描述問下去,這樣既能讓候選人放松,同時也能從候選人的描述中深入一點一點挖掘自己想要的東西。
以后自己還要經歷很多“老板”,摸清老板的性格能讓自己工作更為順暢。譬如,老板有一次語重心長的告訴我,“你知道為什么同一件事也許我會在不同時間表達完全相反的意見么?是因為我在不同時刻的心情和處理的事情不同,所以有時候你們需要審時度勢”。當她說完,我突然想起,另一個實習生經常跟我“抱怨”:老板一會說這樣可以,一會又說這樣不行,都不知道怎么才是對的。
我收獲的
1、實質的成果
*三個月內經手了30余位員工的招聘,其中在沒有獵頭的幫助下獨立招聘了10多名員工
*成功協助一位項目經理組建10人團隊,且其中大多數職位達到付費獵頭級別
*獨立與部門經理溝通,與獵頭溝通。獨當一面
*多項任務并行處理的能力,大局把握觀
*STAR原則,Situation,Target,Action,Result
*與人打交道的學問
2、不可衡量的收獲
*同理心
*自信心
*社會并不是人云亦云的黑暗腐敗,只要一直保有自己的信仰,便可以如我老板一樣,經歷了這么多,也可以活出自己的理想與精彩。
自省
很可惜沒有跟作為職業HR的老板更多的交流我自身的性格和問題,只記得有一次老板和我們溝通時提到:把事情交給你做我肯定很放心,但有時你顯得過于謹慎。比如跟我交流的時候,你總喜歡用郵件把各個方面都闡述得很詳細,但其實有時大可不必,我的辦公桌就在離你2米的地方,為什么不直接跟我說呢?又比如,跟我QQ交流問題時,你總會說一大段話,把事情考慮的很周全,但有時候我往往不知道你在說什么。
除此之外,一直未自己沒能跟另一位實習生很好的相處而自責。最開始總覺得她的做事風格和性格跟我不是一個世界的,便也刻意不起來跟她親密接觸。后來我的職位進展異常順利,而她時常卡殼,我也不知道該以何種方式幫助她,甚至沒想過幫助她。這三個月的經歷大都單打獨斗了,團隊合作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