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逝》里魯迅寫道: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時隔百年,雖生活不再艱難,卻依然如此。熱播劇《我的前半生》源于《傷逝》,賀涵和兩位女性的愛情糾葛,就是這句話的時代體現。
播出過半,眼下討論的熱點是:賀涵和子君是否應該有愛情?
他們的關系確實尷尬,中間隔著一個唐晶,前女友、閨蜜。現實生活中這實屬小概率事件,但電視劇為了制造更鮮明的沖突,作這樣的設定,也可以理解。早年看香港、新加坡的電視劇時,人物關系比這還要亂,更難以接受。相比之下,這已經溫和多了,至少沒有違背基本的道德倫理。
拋開他們之間的關系不談,那賀涵和子君,而不是和唐晶走到一起,在劇中來說,是合情合理、水到渠成的。
賀涵和唐晶的家庭背景沒有過多的交代,只提到賀涵的父親很早去世。他們兩人都是獨自打拼,所要解決的問題只存在于職場,完全不必考慮生活瑣事:不和家人相處,在外邊吃飯,沒有家務。這固然少了麻煩,但也離真實的生活太遠,使感情懸浮于生活之上,太過輕松,失去了根基。
生活是什么,大部分是人情世故、柴米油鹽、父母孩子,由這些具體可感的細節組成,沒有了這些,愛也就沒有了附麗,為愛而愛,空洞而疲憊,是不會維系太久的。任你是白領精英、行業翹楚也繞不過這些。唐晶跟賀涵歷練十年,自己走上獨立,有了更好的生存基礎,同時也失去了感情存在的土壤。兩個同樣強大、獨立、理性的人,有太多的相似,還有什么必要在一起?婚姻本來就是需要取長補短、互相依賴,需要的是更適合而不是更優秀。
反而是子君,一出場就有一大堆的問題要解決:丈夫的出軌,離婚的判定,重新找工作,家里一地雞毛的事情,所有的麻煩都是實實在在的生活,解決麻煩的過程,更能檢驗人的品性能力,也更利于培養感情。盡管子君顯然沒有唐晶的能力且將來也不會有,但性格中的可愛溫婉,散發出的家庭氣息,正好契合了賀涵的情感需要,這是唐晶不能給予的。
賀涵與唐晶的情感戲并不能打動人,即使是賀涵對唐晶也足夠照顧、關心。兩個人都考慮太多,計算得太清楚,不能為了對方不顧一切,其實就是不夠愛,放棄不甘心,能入得了法眼的又寥寥無幾,就這么混混沌沌地拖著。子君的感情發展卻是自然而然,從開始的互懟到怦然心動,到有所依賴,所有的過程是有章可循的。
賀涵并沒有被神話,他曾經的浮夸張揚、自私冷酷,還有好為人師、自以為是,都是性格的一部分,子君觸發了他的保護欲,滿足了他男人的虛榮心和成就感,這也是產生感情的基礎。
在職場唐晶上洞若觀火,為什么在感情上不能看破?職場上涉及到利益關系的同事之間,會產生單純的愛情嗎?在職場上洞若觀火的唐晶,為什么不能打破“薇薇安”這個心結?既然在乎賀涵,那為什么還非要去香港?只能說,唐晶的失去賀涵,錯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