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4.
在睡袋里,輾轉反側,把沖鋒衣也搭睡袋上了,還是冷,睡袋的狹窄空間,讓人想縮起來都不行。半睡半醒一直快到凌晨,反正睡不著,正準備鼓起勇氣起來去拍星軌,突然聽見帳篷頂滴滴答答的聲音,由開始幾點,變得越來越密集,聲音也越來越大,直覺告訴我,是下雨了。然后身子在睡袋了,挪動了一個方位,到帳篷口,頭慢慢探出帳篷外。外面漆黑一片,尤其是那山,顯得黑壓壓的,近在眼前,幾滴雨冷颼颼的滴在頭上。我倏的馬上縮回帳篷里,拉好帳篷口。手碰到了帳篷頂,發現濕漉漉的,當時還以為帳篷漏水,后來才知道是內外溫差大,上面附著一層水珠。
沒有拍成星軌,但畢竟看見了雪山晚霞,人間之事哪里能事事如意呢!
再也睡不著了,練筆已經形成了習慣,把隨時攜帶的ipad拿出來,趕緊記下這一天一路的驚奇。
大清早我們一行五人就在約定的地方集合了,向導是楊師傅,包括他的兩匹灰色的馬。我們在管理處登記并簽名后就準備去吃早餐。我示意小伙伴們去一家八零后年輕夫婦開的小店,這是一個連著開了兩個門面的小飯店,一邊擺放著四個桌子,兩張大圓桌,上面鋪著大紅餐布,兩張小的長方形桌,僅夠四個人坐的那種,靠墻后面的還有一個嬰兒車,里面有個嬰兒正睡著。一邊是選菜、做菜的作坊,前面還置放著一個玻璃櫥柜,里面擺放著那個年輕婦人剛烙好的餅,以及一些鹵雞蛋等。
每次我從路邊走過,路過她們的店子,那個年輕的婦人總是熱情的向你招呼著,有時是懷中抱著一個孩子,示意要不要吃點什么,或者買點什么餅之類的帶在路上吃。到達小鎮的第一天下午,就是如此被招呼在她們的店里吃了晚飯。年輕的婦人小小的個子也顯得身體勻稱,戴著圓的眼鏡,穿著休閑的牛仔褲和一雙波鞋,腰間還圍著略帶花色的圍裙。她老公同樣是小小的個子,戴著一副眼鏡,圍著藍色的圍裙,不停的忙乎著做菜,有客人過來,他總會招呼著,“你們要吃什么,可以過來選菜”。除了他們兩人,還有一位老婦人,有客人進來坐下,那個老婦人就會拿著茶壺和杯子過來倒茶。
她給我們推薦了青稞大餅和大碗的羊肉湯,說在這高海拔的地方比較合適,耐餓且御寒。早餐完畢,隊伍出發了,離開了那個小店,今天我們的目的地是木騾子,也是今晚我們露營的地方。
“那就是沙棘!”向導楊師傅一手牽著馬繩,一手指著路邊的灌木向我們說著。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但見那路邊長得并不是很高的樹木,其枝椏向外伸展,上下交錯,枝頭上掛滿了黃色的小果實,映襯在那扁長的樹葉中,有的是幾顆,有的是一串串聚集。“沙棘”或許既是這種植物的名字,又是這果實的名稱,總之當地人稱之為“沙棘”。
楊師傅說一路上還會看見很多,但我還是迫不及待的要走近仔細觀看,順便摘了幾顆,用隨身帶的瓶裝水沖洗干凈,入口嘗試,酸酸的味道遠過于甜味,這種酸的味道絕不亞于第一次吃山楂做的冰糖葫蘆。原來這就是沙棘,昨天下午喝的飲料就是這種果實做的,酸酸甜甜,味道獨特。來的路上,小瓔多次讓我一定要嘗嘗沙棘飲料,她說只有這個地方才有,也許多年以后我會因為這沙棘飲料而記住她。
過喇嘛寺后,向導楊師傅就和我們分開了,他牽著他那兩匹灰色的馬走馬道去了,而我們則可以走木棧道,據說這木棧道一直延伸到下干海子,這是比較輕松的一段,也沒有什么危險。
徒步行至中午,見一亭子,下邊還有一走廊,旁邊就是一灘水,走廊的一頭是一座木板橋,木板橋連接著棧道一直往北往前面延伸著。河水的上面一點是一片樹林,或置于水中,或在沙土中,大多都是直直的站立著,少數幾顆歪斜著,它們沒有葉子,只有樹干和不長的枝椏,這是一片枯樹林,死而不倒,不清楚已經多少年了。行至走廊的另外一頭,見豎立著一個木板牌子,上面分別用中文、英文、藏文、韓文和日文標識著。但見:
枯樹灘,海拔3470米,面積1200平方米。柏樹、杉樹因雪水沖積枯死而自然形成,樹木盤根錯節,枝條曲伸有致,構成一種原始的凌亂美。
原來這里就是“枯樹灘”。之前查閱資料看見有這么個說法,相傳長坪溝枯樹灘是阿巴朗依與墨爾多家族交戰的遺跡,墨爾多用法術招來洪水,洪水淹死了阿巴朗依的軍隊,死去的士兵們化成了高大的樹干,后來洪水退去,而樹干依然屹立在這里。枯死的沙棘、雜木留下一片枯樁置于河灘,故稱“枯樹灘”。顯然這個說法過于神話,沒有什么科學依據。
過往的行人或在此停留歇息,或在吃著自己帶的干糧以補充體力,或在那木板橋上攝影留念。
枯樹灘后,路況就差了,很多地方沒有路,有時要淌水而過,有時要走獨木橋,有時要探險一片濕地,就是用手中的登山杖試試能不能走,不至于被陷進淤泥,有時必須快速的通過亂石堆,總之幸好請了協作向導,不然很容易迷路而走不出去。
下午四點多鐘我們到達目的地,木騾子。比預想中的速度要快,可能是我們輕裝上陣,重物都被兩匹灰色的馬馱著,稍顯輕松。
木騾子,這是一個海拔3760米的大草坪,寬闊而平坦。東邊就是有名的幺妹峰,峰頂海拔6250米,雖然看起來不高,但山和海總是不可以人的感官視角斗量。據說直到2004年,中國人才第一次成功登頂。我們正好在幺妹峰的腳下,這谷中的草坪已無陽光,被西邊的另一座高山阻擋,聽馬夫楊師傅說,西邊的這座山就是駱駝峰。之前看新聞,發生過幾次登駱駝峰而失敗丟掉生命的事情。靠南邊的山坡有一處木屋,這是進入這個溝子最后的驛站,我們帶來了帳篷,都沒有去睡木屋的打算。我們準備自己搭帳篷,戶外露營也是我們的計劃之一。
在我出發前,朋友還特意為我把帳篷支起來,然后讓我自己把它收起來,他說這樣你就知道如何搭帳篷了。由于是第一次戶外露營,為此我還專門查找資料,學習了戶外露營的一些安全常識。比如在什么樣的地方扎營,不同時間、天氣和地理環境都有不同的要求,以及一些應急處理的措施等等。
這里風景優美,地勢開闊平坦,只是恰好位于谷口,風有點大。我們選一片矮叢林的的后面,叢林恰好可以擋擋風。我帶的帳篷還是相對比較簡單的,也是比較大眾化一點。我把地面的小石塊都收拾干凈了后,把帳篷從套袋里面拿出來,撒開,找到兩個骨架入口處,然后就是把兩根折疊的骨架穿入其中,一個X架就形成。接著就是把X架彎起來,四個頂端固定在拉扣中,這樣一個帳篷就成型了,剩下的一跟骨架是支起入口的。最后是帳篷的四個角都要打入鐵錠固定住,防止被大風吹跑。帳篷弄好之后,我們開始欣賞雪山的風景了。
陽光還很強烈,山體的上半部分被照得依然發亮,或許是上面的積雪的緣故,白皚皚的積雪甚至有些耀眼。隨著夕陽慢慢西下,籠罩在幺妹峰上的云霧也逐漸的散開來,仿佛是要揭開她那神秘的面紗,讓我們一睹她的芳容。云霧散去,她顯得十分端莊,我們有幸能如此近距離看著她那清晰的面龐,只是依然觸不可及,要知道登上她的頂峰不是一般人能力所能及的。夕陽已經完全落到了駱駝峰的另外一邊了,幺妹峰也變得紅了起來,就連幺妹峰頭頂上飄來的一團白云也被那夕陽照得通紅。這團云不停的變幻這形狀,有時如一條飛龍,仿佛要從幺妹峰的頭頂飛過,一會又變成一團祥云,籠罩在峰頂,然后又慢慢的往東邊下去了。隨著太陽的完全落下,紅色在慢慢變淡,范圍也在逐漸縮小,直到又恢復到她自然的面目,冷峻的雪山,黛色的山體,白色的雪點綴其間。
有幸看過日照金山,今又能看到這雪山晚霞之景也算是人生之樂事。
用完晚餐后,向導楊師傅說我們不能馬上入睡,要在外面多活動一會。由于木騾子有規定不能生火,盡管當時很冷,我們也得忍著,實在受不了后,我就都進了帳篷,鉆入睡袋了,那高原星空再美也不敢奢望多看一眼,要知道那塑料袋子外面好像結了一層冰似的。鉆入了睡袋躺下,就不想起來了,也許是這高原的夜晚太冷了,也許是徒步一天真的太累了,總之,一躺下就不想起了。
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