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是一個非常唬人又容易產生認知偏差的概念。
我從不排除確有天分高的人存在,據說,計算機之父圖靈的精神導師之一,馮. 諾依曼就是一位天才,其他科學家用計算機算一晚上的題,馮. 諾依曼心算半小時就能算出來(當然,那時的計算機速度不快)。這是不是很驚人?那是不是所有有成就的人都得是這樣的天才呢?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我們是不是很受打擊?別擔心,事實真的并非如此,相反地,一些在年輕時期表現出很高天分的超人,在他的一生中往往難有大的建樹,這也許是他們解決某一類的問題的能力比較高罷了,比如說,應對考試的能力。
說到這里,是不是與老師關于智商的定義不謀而合了?智商無非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智商既然是一種能力,那一定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慢慢提高,改變的。僅僅是明白了這一點,你就清楚關于智商的這個坑有多大了?曾經有多少人固執地認為,自己天生愚鈍,智商低,從而甘于平凡而不自知。讀到這里,老師是不是給到大家很大的信心了?
在笑來老師的專欄里,一再地提到升級我們的操作系統,而所謂的智商高,無非就是操作系統的版本更高,更兼容,更好用嘛。那么,提高自身智商的方法論也就變的簡單明了,長期持續地更新操作系統中的清晰、準確、必要的概念,以及讓概念間發生正向的,必要的化學反應。每一次操作系統的升級都是“價值觀”“方法論”的升級,價值觀的升級,讓你認識清楚長期來看什么更好,什么最好,從而做出更好的選擇,方法論的升級,讓你的選擇達到最好的結果,這些不都是智商提高的表現嗎?
達到以上目的最好的途徑就是踐行,只有通過踐行,才能不斷剔除那些不準確,或者不必要的錯誤的概念,只有通過踐行,才能確認我們的價值觀是否足夠正確,方法論是否真正好用,對提高智商形成一個完整的、正向的閉環。
戒得草堂
2017/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