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你的自我價值感的形成,你有小時候印象比較深的事例嗎?回憶這件事情你是否有新的覺察?你愿意做哪些改變?
? ? ? 我出生于一個多子女家庭中,我們家有四個孩子,2個姐姐、我、還要一個弟弟。爸爸媽媽一直期盼著生一個男孩,可是第三個孩子出生仍然是女孩子,我覺得自己是不被祝福的。
? ? ? 童年的記憶中,一直覺得自己是多余的,不被爸爸媽媽愛著的,有一首《西雙版納》依稀只記得那幾句世界那么大、有沒有我的家是我小時候常常唱的歌曲。小時候愛哭鼻子,讀書成績不好,因此老師與爸爸總是打我。小時候也特別迷信,每天都對著家里那一張海報大的“觀音菩薩”圖片跪拜,我記不起我為什么每天都一定要堅持做這件事了,但我知道那個小小女孩子大慨每天都在祈禱著希望不要死掉、不要成績太差了被打。成績不好也不被關注,我總是喜歡和媽媽吵架,媽媽總是罵我又笨又丑又不會讀書,家中滿墻的獎狀中屬于我的一張也沒有,而我也一直覺得就如媽媽說的一無事處、很沒用,也長得難看。因此,姐姐她們都念了大學,而我在初中開始就意識到自己爸爸媽媽不會讓我上大學了。沒用、怕黑、怕鬼、膽小懦弱、也不太趕照鏡子、穿裙子大慨就是自己童年里對自己的價值觀認知。
? ? ? ? 帶著這么份價值觀,過去的很多年里我感覺自己都活卑微。我拼盡全力的工作、我拿所有的工資收入來取悅爸爸媽媽開心,來獲取我對家有用的價值,結婚前我沒有存款,都交給了爸媽。進入婚姻后,像抓住了一個“救命稻草”一樣,非常渴望身邊有人可以去愛與依靠,同樣帶著這份小心翼翼,我隱忍、拿自己比較、總害怕被人拋棄。工作中我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去做,而從來不敢提出加工資的要求;做微商買產品,每次有人買產品我都貼錢給所有買過的人送小禮物,總感覺他人信任我一份,我要回報他人10分;與老公吵架,明明是他的問題或者過分,而我每次都膽怯懦弱的站在臥室外,卑微的問對方“是不是我比別人差、不如別人漂亮”。
? ? ? 從選擇養育開始很多就已經發生了改變,PET帶給我收獲與成長,帶給我太多太多鼓舞與力量。我小時候討厭“爸媽”,卻從來不敢有“狠”,雖然回憶有傷也有痛,現在想起來,因為不被關注,我失去被愛也同時擁有了“自由”,婚后逃離了被爸媽的“控制”。(我二姐與弟因為在他們身邊,特別弟弟有抑郁癥)現在面對他們,感受更多的是“心痛”,那個時候沒有人幫忙,媽媽精力不夠、孩子多照顧不來,生男孩傳宗接代的思想束縛,思維固化無法改變的痛苦已經苦苦捆綁了父母這一輩子,而她們一直深陷其中,掙扎不出來。? 而我比爸媽幸運,我遇見了PET、遇見了老師與大家,我走上了成長,我看見了“希望”與得到了“改變”的機會。?
? ? ? 雖然自考拿了大專文憑,但我一直不認可自己沒有進大學,在心里仍然是一道過不去的坎,覺得自己學歷低,讀書少。但面對親子關系、面對婚姻與老公、面對金錢,我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就算沒有工作與工資,但錢我是發得安心的;借出去的錢,我也要得安心,不害怕關系破裂了;轉讓書給朋友,我大大方方的收了她的錢,也不覺得愧疚了。
? ? ? 讀了小狗錢錢后,我特別特別想有錢,我開始不那么害怕“談錢”。以前意識里喜歡錢是否就代表著“貪得無厭”“勢力眼”等等這些標簽。但現在我真的很想自己能掙很多錢,這樣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能做的事情,現在會覺得錢真好。對金錢有不安全感,有投射,自己希望有錢,就期待老公可以努力掙錢,但每次看他的狀態就心煩,我知道,我在希望他來滿足我的期待,意識到其實真的挺不公平,也意識到自己的這一部分想逃避的地方。我想不要放棄一直跟你們走在路上、不要放棄自己所喜歡的事,現狀也許不是理想的,但是值得去過好當下的每一天,為現在擁有的心存感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