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涼亭假山,池水靜淌,錦鯉団簇,楊柳依依。
這種和諧的靜謐,只有在富貴人家才能享受得到。
而這富貴,也不是那尋常的富貴。
當年太祖帝建國前,鐵馬踏江山,當時就已富甲一方的君家老祖宗就曾在太祖最困難的時候出巨資資助過太祖的軍隊,因此立下大功,余蔭蔭及后世,這才有了君家四百多年的繁榮。
雖然君家也曾沒落過,但之后總是能再次崛起。
君閻王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當年君家衰落,是他力挽狂瀾,使君家再次擁有了如今的輝煌。
在后世,每當中天國府庫空虛,或外敵入侵,或反賊作亂,等等天災人禍之時,君家都會捐出巨額銀兩出來。朝廷呢,也會出些利于君家生意的政令,甚至允許君家擁有小規模的私人武裝。
在中天國,一說哪家鋪面是君字號的,就連當地的縣官老爺也會禮讓幾分。
就這樣,君家可以說是與當今的朝廷乘的是一條大船,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如今的君家,生意涉及布匹、錢莊、茶樓、酒家等等幾乎所有賺錢的行業,君字號鋪面遍及全國總共有六百多家。
雖然擁有龐大的家業,可是君家的香火傳承卻不怎么樣,君家老祖建立這份家業以來,子嗣并沒有像家業一樣開枝散葉,而是一脈單傳,連個女兒都沒有,每一代就只有一個兒子。
沒準兒這君家,在哪一代忽然就斷了。
坊間傳聞,當年君家老祖是遇到一個仙人指點,這才有了這份家業,而與之交換的是,君家的人丁單薄。
總之關于君家的種種傳聞多如牛毛,往往是街頭巷尾茶余飯后的談資。
白玉石橋上,一人身著白色錦緞長衫,負手而立,手一揮,橋下一團錦鯉便簇擁過來,嘴一張一合的爭搶著。
那人始終望著遠方,并未低頭觀賞池中的魚兒。
旁邊一個管家模樣的人,微微佝僂著腰,安靜的站在那里,一動不動。
“老李,你說這水中有多少魚兒?”
管家模樣的人面帶著微微的笑容,可能是皺紋太多,卻又不似在笑,張口答道:“老爺說是多少便是多少了。”
那人呵呵一笑,并未在這個話題多做糾纏,而是話鋒一轉,問道:“建康來的那丫頭安排到哪里了?”
管家模樣的人低聲道:“安排去了洗衣房,那里人少,安靜。”
“狀態怎么樣?”
“還好,安安靜靜的,不和人多說話,只是做自己的事。”
那人笑道:“安排到少爺身邊吧。”
老管家模樣的人沒有多說一句話,只是回道:“是,老爺。”
從“少爺”到“老爺”,他叫了大半輩子。
這管家模樣的人正是君府的老管家李伯。
那負手而立,連喂個魚也像揮斥方遒、指點江山,身著白色絲綢錦緞的中年男子,放眼整個中天國,身為商賈卻能穿絲綢衣衫的,除了那如日中天的君大閻王君之信,還能有誰?
中天國律法:商賈,不得穿絲綢服飾,違者財產充公,發配邊關。
此時的君喜見蹲坐在庭院中的一張大理石石桌上,手里拿著一串糖葫蘆,順著竹簽咬下一顆,馬上緊緊的閉上了雙眼,鎖緊了眉頭,但嘴角卻向上微微揚起。
小小的年紀,古怪的表情。
原來是在享受這酸里透著甜的糖葫蘆!
喜見的身邊放著一盞純白色螭耳琉璃杯,杯身方正,精美絕倫。
琉璃,只有皇室才可以擁有,乃是稀世珍品。
喜見擦擦嘴巴,拿起琉璃杯喝了一口杯中浸泡的貢茶,便又認認真真的解決起手中的那串糖葫蘆。
這一盞純白琉璃杯,本來是西北部的柔然國進貢給中天國皇室的,后來天啟帝賜給了君之信,君之信又將它送給了自己的獨子。
琉璃本來原產于閃米特國,后來傳至大秦國,又由大秦國傳至柔然、吐蕃等地,一直傳至中土。
無論在哪,琉璃都是上品至寶。
可這一盞珍品琉璃杯,又是圣上御賜之物,在君府,僅僅是君少爺平常喝水的器具。
君府財大氣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或許君閻王根本就沒把這御賜之物當一回事兒。
但是再不當一回事兒,這物件畢竟是天子給的,給自己獨子用,外人也說不出個閑話來。
當然,君家經歷了中天朝的六代國君,有榮有興,說君家閑話的人也不少。
可哪一句有用?
倘若君家氣數真的盡了,便是萬民稱頌也沒有用。
一陣腳步聲傳來。
喜見睜開眼睛,看到一人從滿月形的拱門走進來。
原來是李伯。
對喜見來說,李伯不僅僅是自己家里的一個管家,而更像是自己的爺爺。
君之信常年在外,處理君家的生意中的事務,喜見天天看到的不是自己的父親,而是這個有些微微駝背,從自己一出生就在自己身邊照顧自己的老爺爺。
對于一個自幼喪母,父親常年出門在外的孩子來說,李伯在他心中的分量可想而知。
喜見將最后一個糖葫蘆塞進嘴里,跳下石桌,朝著來人跑去。
李伯呢,也是真心待喜見,似乎把喜見當成了自己的孫子一般,這點無需多說,從李伯看喜見的眼神兒就能看出來。
李伯看到喜見沖他跑來,忙彎下腰,伸出雙手向前迎了兩步,笑呵呵的道:“慢點兒,慢點兒。”
一頭沖進李伯懷里的喜見也呵呵的笑著,是那種孩童獨有的純凈笑容,清亮的眸子,不摻雜任何雜質。
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喜見被李伯抱在懷里,這才看到原來李伯身后還跟著一個少女。
少女個子不高,皮膚很白皙,睜著一雙好看的大眼睛,頭發盤起,兩縷垂在臉頰兩側,一身水綠色和墨綠色相配的抹胸長裙,分明就是君府的一個下等丫鬟打扮。
李伯見君喜見看到了身后的女孩,便笑著道:“少爺,以后她就是你的貼身丫鬟了。”
說完看了少女一眼。
那少女微微頜首,道了一聲:“少爺。”
聲音溫婉動聽。
看著這個十三四歲左右的少女,君喜見笑著道:“你叫什么?”
“甘草。”
甘草,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
調和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