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時常被提及,是因為大多數人都覺得時間不夠用,每天想做的事情到頭來因為各種原因而被擱置。經常看到一些帖子,介紹時間管理的app,以及使用的方法。我也會第一時間下載下來以供使用,然而,結果總是不太理想,用不了多久,就棄之一旁不再使用了。記賬之類的APP也是如此,從剛開始的新奇和滿懷信心,到最后忍心卸載。歸根結底,不是工具不好,而是自己的目標不夠明確,因此也顯得自己惰性十足。
比如,記賬的時候,剛開始只是為了記錄自己的開支,以及消費在哪方面的費用會更多,從而對每月的花費情況有個大致的了解。可是,記錄了一兩個月之后,發現費用不減反升了,就開始覺得記錄也沒什么意義了。現在想來,工具永遠都是一種手段,而目的是個人增值和存錢。對于消費應該周期性的記錄之后,對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做出調整。因為只做了最簡單的第一步,記賬,而沒有去做后面更重要的動作——分析,控制。于是,它在我這里就是沒用的。
時間管理也是如此。當我們手機上下載諸多時間管理軟件后,如果只是簡單的記錄,恐怕對于達成自己的最終目標并無助益。我記得我下載了滴答清單,也記錄了一段時間。也看了艾力的34枚金幣時間管理法,看到那滿紙花花綠綠的格子,就已經頭大,覺得太復雜了。而forest倒是在考試復習那段時間被用的挺頻繁,也可能它是個專注時間的軟件,于我,要復習考試內容,所以,有比較強的動力。考完之后,它也是處于束之高閣的狀態。
時至今日,并不是說我掌握了時間管理的精髓,也常因懶癌苦惱,畢竟,時間是恒定的,沒抓住就是浪費了。只是,結合近期在看的《上接戰略,下接績效》一書中所提到的培訓方法,倒是覺得有異曲同工之處。
培訓,作為傳統人力資源六大模塊之一,在其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大多數公司基本都會設置這樣的崗位。只是,培訓做著做著就開始遠離了初衷,成為一個秀場,它真正在企業中發揮的價值有待商榷。書中提到的方法,五星教學法和行動學習法,都是從問題出發,聚焦于此,引發學員參與,激活舊知,印證新知,實踐。這才是完整的學習過程,其中關于現在經常被討論的培訓效果無法評估的問題,直接在課堂上得以呈現。
時間管理和培訓的相似之處在于,都是要實現一個目標,所以,單純地去做時間管理,只是隔靴搔癢。時間管理的目的在于,在限制的時間內完成自己所列的各項計劃,實現自己的目標;培訓的目的是幫助員工提升自我,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最終為公司創造價值,實現自我價值。
針對以上,提出時間管理的幾條建議:
1、設置中長期的整體目標:比如要掌握一門語言,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大致有個規劃,時間管理的各項計劃都是為最終的目的服務,這會幫助我們剔除掉期間覺得要做但是不太重要的計劃項目,也會大大提高時間的利用率;
2、目標進行細分:確定好要實現的目標后,給自己一個期限,一個月還是三個月,期間要怎么做,列出明確的計劃。比如要看完一本書,一共多少頁,就要確定每天讀多少頁,如果今年因為其他事情耽誤了沒能完成,那么次日就要趕上進度。總之,做到心中有數。否則就像我現在,看書可以幾天一本,也可以一個月一本,正是因為沒有一個計劃,對于時間的要求不明確導致。
3、重要的事情提前:最近參加的CP閱讀項目,每天的打卡像是一座大山,壓力十足。其實之前也讀書的,但是沒有像參加這個活動這般,硬性規定,每天必須讀書,輸出感悟。所以,每當晚上九十點還沒打卡的時候,就比較著急,很可能一不小心就錯過了打卡時間。對此的建議是,將打卡時間放在早上,意即重要的事情要提前做,避免像我現在這般,任務總是在最后時間完成,質量如何可想而知。
4、留好彈性時間:時間管理是為目的服務的,切忌本末倒置。很多時候,我們將時間規劃的剛剛好,什么時候做什么,完全沒有轉圜的余地,這導致一件事情耽擱后,接下來的事情如多米諾骨牌依次延誤。帶給自己的則是極大的挫敗感,嚴重的可能會丟棄目標和時間管理。所以,時間規劃,請留有余地。
時間管理,就是目標管理,行動,反思,改善都必不可少。希望大家在良好的時間管理下,達成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