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錢包變鼓的我在愉快地添加購物車時,室友安琪突然問我們:“我想給在雙十一給我爸買雙鞋,你們看哪一個好看點?”
嘰嘰喳喳的討論完那雙鞋更好看后,安琪說:”我上次給我媽買了條絲巾,她雖然嘴上說我浪費,但是我知道她其實心里可開心了,經常帶著我買的絲巾出門。“
安琪說完之后,我們都沉默了。
突然間想起來,我變鼓的錢包里都是爸媽給的錢。前幾天,爸爸突然轉錢給我,還叮囑我,冬天快到了,趁雙十一多買點衣服和需要的東西,沒錢就問家里要。我當時也只是說了一句,謝謝老爹,我知道了,然后繼續沉浸在雙十一的購物狂歡中。
打開自己的購物車,里面全是我們拿著父母的錢準備買給自己的東西,但是卻沒有一件東西是要買給他們的。
從來沒有想過,雙11給爸媽買點東西,一直覺得這是年輕人光棍節的狂歡,跟老一輩沒有半毛錢關系。
02
前兩天朋友告訴我,她周五和父母聊天,才知道家里的老人得了膽結石,正在醫院里住院。問到為什么不早些和她說時,父母回答:你肯定也在忙學習,這邊的事情我們顧得上,就不影響你了。
那一刻她有些悵然。?不知何時,父母對我們也開始藏起了心事。
還記得6歲從母親手上接過來的棒棒糖,帶著草莓的甜味。12歲騎上父親買的單車,搖搖晃晃的車把逃不過父親有力的雙手。
20歲第一次教父母用APP,父母新奇的目光讓人成就感倍增,但很快也讓厭煩:
“兒子啊,我這個怎么下載?”
“兒子啊,我想和別人視頻,要按哪個鍵啊?”
“兒子啊,啊?你忙啊,那算了你忙吧忙吧,不打擾你,我自己也不急著用。”
那究竟是什么時候,父母變得不再高大?究竟是什么時候,父母習慣對我藏著心事?究竟是什么時候,父母開始揣測我的臉色?
03
阿莫在廣州工作,而爸媽則留在北方生活,北方的冬天空氣總是不如人意,灰蒙蒙的天讓兩老心情也逐漸悶悶不樂。這個雙十一就預訂了一個小小的空氣凈化器,打算給爸媽一個實用的小驚喜。
小時候,我們總說掙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要給爸爸買什么,媽媽買什么;多年后,我們真的長大了,做兼職掙了第一筆錢,不多,拿來買自己心儀已久的東西或者請朋友吃頓好的就沒了。我們早就忘了,小時候說要送給爸爸媽媽的禮物。
其實,父母的小心思是極其容易滿足的,你第一次領工資,第一次請他們吃飯,無論多少好壞,他們心里肯定樂開了花。
04
面對商家造節,娛樂至死的今天,大家似乎都為了那些數字折扣而擠破頭地搶購領券,瘋狂地將花花綠綠的商品塞到購物車里,購物車四五位數,但卻沒有一件屬于父母。
如果要問我們為什么在購物的時候想不起來父母?我想大家一定會這么說。是真的沒時間啊。
如果用一個關鍵字去形容如今的社會人,想必是一個“忙”字。
忙著應付各種考試,忙著享受戀愛的滋味,忙著為升遷而奮斗......雙十一大家忙著給買東西討女朋友歡心,給自己置辦東西。卻沒有人忙著考慮父母缺什么,他們是不是也希望我們能給他們買點東西?
再回頭看看你是不是這樣,你的購物車可能有各種潮流的衣服、新款的手機、哄女生的巧克力、球星代言的跑鞋等等。
你滿腦子都是自己的欲望,卻沒有想過給予你生命,犧牲本該放縱浪的青春來照顧你,義不容辭為你遮風避雨的父母買過一件小禮品。
05
但是為什么雙十一就得為父母買禮物呢?生活本是一灘平靜的湖,總需要有一點刺激才能激發起我們感覺的美好。與其說給父母的買買買,其實更多的在你的購物車里增添一份對他們的關懷。
他們其實不奢求兒女能為他們買多么貴重的物品,只要孩子的心里有他們,便是這么牽掛就足以讓他們樂開懷了。
平日里買東西給父母,父母總是千推萬辭:“不要破費,不要亂花錢,我們用不著”。而在雙十一買給父母,就有理由跟父母說“雙十一呢,打折促銷,花不了多少錢。”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已經長大的我們是時候要學會回報父母,讓父母驕傲地和鄰居說:“看!這是我兒子女兒雙十一送我的!”
雙11在我們眼里可能是一場商業盛宴,是一種娛樂方式,更是一種讓自己肆無忌憚的買買買的最佳節日。可是對我們大部分的父母而言,這不過是一個平靜又普通的周五,在他們眼里和心里,只有和孩子在一起團聚的時候,才是他們的節日。
在雙十一將自己的購物車塞得滿滿當當的時候,也能留一點位置給父母。除了在你的購物車里為父母預留出空位來之外,還要常打電話給父母,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