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過早的退出是一切失敗的根源。
2、興趣遍地都是,專注和持之以恒才是真正稀缺的。
3、生活中的選擇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多,細微的選擇差異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4、別把不知道當沒有。
5、靠專業技能的成功是最具可復制性的
6、反思是讓人得以改進自己的最重要的思維品質
7、你所擁有的知識并不取決于你記得多少,而在于他們能否在恰當的時候被回憶起來
8、書寫是為了更好的思考
9、養成習慣,經常主動回顧一段時間學到的東西。
10、創造回憶的機會。
1)經常與別人討論,或者講給別人聽。
2)整理筆記。
3)書寫
11、設身處地的“虛擬經歷”別人經歷過的事情。
12、(悟)什么是風險估計?投入、回報、成本
13、警惕“沉默的證據”、事后偏見、自利歸因。例如最常見的將成功歸因個人能力,忽略機遇因素,將偶然看作必然。
14、人太容易為各種各樣的事情分心,要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是非常難的,而正因為難,少有人做到,那些做到的,就變成了牛。
15、真正的效率源自于內心對一個東西強烈的熱枕,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追求,這時候從表層意識到深層意識都關注在這件事情上面,腦細胞高度活躍,才能創造最大的效率。
16、所謂思維體力就是能夠持續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注意力造就非凡專家,天才來源于長期的專注的訓練。
17、除了培養專注的習慣之外,還可以通過另一個充分條件來實現專注力,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18、看書挑剔,只看經典。在選擇書籍的時候做足功課是對我們自己的時間負責。
19、做讀書筆記。很多時候,僅僅是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表述一下就能夠極大地加深印象和理解。獲得多少并不取決于讀了多少,而取決于思考了多少,多深。
20、提到思考,一個習慣。利用走路和吃飯的時間思考,這樣不知不覺間中多出來大量的思考時間。
21、將思考成為習慣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避免焦慮。
卡耐基《人性的優點》中避免焦慮的辦法——底線思考法(“如果最壞的情況也不過如此,又有什么可擔心的呢?”)
22、多看心理學與思維的書,因為他們是跨學科的。
23、思考問題的本質、和發散、表面上、更深一層、最深的一層?
24、萬事開頭難,趁著有熱情的時候,一股腦的把最難的階段熬過去。
25、重要的事情優先
26、重要的事情要營造比較大的時間塊來完成。
27、同時也要善于利用小塊時間。
28、重視知識的本質。
29、重視提前積累的強大力量。
#你比別人往后多看一年,你就比別人領先一年的時間來準備,這個差別是巨大的。一個5年計劃便可以讓你獲得從現在開始的5年準備時間。5年中每天騰出半個到一個小時專心于某一件事情,認準一個方向,每次走一點,其實不用5年,兩年就會發現起到宏大的效應。
30、抬起頭來。判斷一個東西值不值得學習是很重要的。
31、記得經常反問自己對知識到底把握了多少,是很有價值的(如何反問,參考p27)
32、根據主題來查閱資料,而不是根據資料來查閱主題。
33、如果覺得做不下去了,就硬著頭皮堅持做,然后就類似麻木了,適應了,那種望而卻步的感覺會逐漸自動退去。
34、世界是復雜的,未來是不確定的。
個人因素往往只是成功的一個既非充分又非必要的條件,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無需悲觀,因為毫無疑問,改善個人因素的確能夠大大增加成功的幾率。
35、別人的道理,自己的事情。
36、認知失調與自我辯護。
37、失敗即成功。從信息收集者的角度來說,世界上沒有成功或者失敗,失敗的事情中揭露出來的信息一點也不比成功事件中的信息少,或許往往還能得到的更多的東西。
38、情緒對照。
39、(悟)情緒大腦希望通過壓力,讓我進步。理智大腦,希望通過邏輯讓我變得幸福。通常他們同時發揮作用。
40、我們常常需要用理性的聲音去說服內心的原始人。
41、很傻很天真的條件反射。沒有好的結果并不代表你的過程就錯了。結果正確也并不代表方法就一定正確。
42、看重過程,而不是看重單次的結果——因為再好的過程也可能會偶爾失利,但從長遠來統計,好的過程總體上必然導致更好的結果。(《別做正常的傻瓜》第12章:“抓住老鼠的一定是好貓嗎——結果偏見”)
43、認知偏差。“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事實上,很多成功者自己的總結都不靠譜,就是因為他們自己也難以對自己成功的原因進行正確的歸因,比如我們都有這樣的一種傾向:將失敗歸因于外界因素,將成功歸因于自己的能耐(心理學把這個稱為自我服務偏差)。
44、情緒系統。我們平常的決策與判斷強烈的依賴于情緒系統的輸出。
45、人類最強大的能力就是,社會學習——普通人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聰明人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
46、人類最強大的另一個能力則是歸納和推理
47、我們在大腦中走得越遠,在現實中就走得越穩。我們在大腦中失敗的次數越多,在現實中失敗的次數就越少。
48、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能否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往往是這類人能夠迅速走在別人的前面,在別人跌倒的地方跳過去。而不是將別人躺過的泥潭再趟一遍。
49、天性就是,比如我們的天性是目光短淺,只看眼前利益(也許這對物質匱乏的遠古社會是適應的)。
50、現代工業社會的環境已經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分享、合作、交流、長遠、誠實,這些才是現代社會獲得成就的方法。我們常常需要用理性的聲音去說服內心的原始人。
51、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對自己推斷的過分信任的陷阱,一旦脆弱的自尊被觸發,接踵而來的便是一連串情緒化的、自動化的行為(仿佛進入了自動駕駛模式)。
52、認知偏差,把“想不出其他可能”當做“沒有其他可能”
53、根本無法看到或設想另一種可能性。
54、我們太可能因為受到知識的局限性而對事物的看法產生無法消除的偏見,有時候打破這種偏見的唯一途徑就是開闊視野,多積累知識,以及和具有不同知識背景的人討論,否則就算抱著“我可能是錯的”這種信念,你也不知道怎么去證偽自己的一個猜測。
55、這只是一種可能,未必就是唯一的可能。
56、想不出其他解釋不代表就不存在其他解釋。
57、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和別人作斗爭,而是和自己作斗爭。
58、只要一種解釋是對自己有利的,我們便不想去推敲和反駁,再漏洞百出的事情看上去也不無可能,而且只要一種解釋是有可能的,我們就認定其一定是的,強大的情緒大腦會阻止理性大腦去往深入了解。而對自己不利的解釋,我們或者忽略,或者則會異常仔細的去推敲,抓住一個細小的漏洞則相信已完全推翻了該解釋。
59、我們每個人大腦中都有思想鋼印。這道鋼印由經驗打造,用自尊來維護,牢不可破,比磚石的硬度還要高。
60、客觀意味著承認存在未知信息的可能性,理性意味著能夠從對立面的視角去看問題和思考。
61、與其讓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不如自己試著去發現自己的錯誤。
62、習慣之所以難以改變,就是因為習慣是自我鞏固的。
63、能夠改變既有的習慣,依靠的不是自制力,而是知識。
64、(悟)當人們發現了,某件事情對自己是有利的時候,自己才會去做。(出于自我保護)別人告訴的,往往會本能的排斥,并找理由反駁。
65、我往往非常驚訝的發現,當我書寫的時候,新的內容任然源源不斷地冒出來,就像我的鍵盤自己也會思考一樣。
66、書寫是對思維的備忘、書寫是對思維的緩存、書寫是與自己的對話、書寫是與別人的交流、有時候,語言自己也會思考。
67、如果你不知道一個東西,很大的可能性是你也不知道你自己不知道它。
68、用博客的形式記錄下你有價值的思考,會帶來很多好處,卻沒有任何明顯的壞處。
69、1)寫博客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2)書寫是為了更好的思考;
3)“教”是最好的“學”。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講清楚,十有八九你還沒有完全理解。
4)討論是絕佳的反思。
5)激勵你去持續學習和思考。
6)學會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
7)一個長期的價值博客是一份很好的簡歷
70、“前提”,“假設”,“邏輯”,“結論”。絕大多數時,我們用的其實并不是完整嚴密的邏輯思維,而是思維捷徑。
71、去教一個完全不懂的人,則是一種最強大的和徹底的反思途徑。就需要越是深刻的反思。
72、讓你自己成為一個持續學習和思考的人,并只寫你真正思考和總結之后的產物,其他一切就會隨之而來。
73、意志力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有正確的方法,而非天生。
74、擔心別人認為沒有價值。——無論你面臨什么困惑,總會有很多人同樣面臨過,于是你苦苦思索之后的結果,肯定會對很多人有意義。或者,你想通了之后覺得其實也很簡單,于是不愿意或不好意思寫了,但要知道,問題在你想通了之后總是簡單的,問題的困難程度不在于想通了之后還覺得有多難,而在于從你覺得他難道你你覺得他簡單需要耗費多少思維體力,你耗費的時間越長,說明有越多的人最終還是沒有想明白(路越長走到底的人越少)。
75、擔心想法太幼稚或有漏洞等等被人笑話。
76、得不到激勵。寫不出來。
77、有時即便已經想通了寫下來了發出去了,大腦任然還是會在回味問題,還沒有把它撤出潛意識,然后看到某篇文章或某本書的時候忽然又有新的感悟。
能夠把問題長時間停靠在潛意識中是一種技能,能夠帶來很大的好處,停留得越長你越琢磨得透徹,比別人看到的就越多。
78、自利歸因就是把一件事情發生的原因歸為對自己有利的那種情況。用大白話說就是不能給自己難堪,不能讓自己下不來臺。功勞自己給自己占,責任都是給別人擔。(p114多個例子證明)
79、(悟)任何問題的出現,都要反思。不能把所有問題 的原因都歸根于外因,還有至少一半的責任在于內因。只有真正的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才能改正錯誤。
80、“Unknown Unknown”,你如果不知道一個東西的話,你也不會知道你自己不知道它。知識掌握前,覺得很難,非常難。當你掌握了之后,就會覺得非常容易。
81、每次直接問到問題的答案同時意味著你永遠都要靠別人的大腦來獲得答案。
82、困難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難?
83、技術人員的核心競爭力:
1)絕無僅有
2)在實踐中的價值
3)具有可持續發展屬性,那你就具備核心競爭力
84、應當最大限度地加強和發揮自己獨特的組合,而不是尋求單項的超越。
85、以下的知識技能組合是具有相當程度的不可替代性的:
1)專業領域技能。
2)跨領域的技能。
3)學習能力。
4)性格要素。
86、知識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他們提供給了我們解決問題無以倫比的捷徑優勢;
另一方面,知識卻也是思維的桎梏。
87、如果一位專家說某件事情不可能,那么他很可能是錯的。
如何在獲取知識優勢的同時,防止被知識束縛住,是一門技術。
88、我是不是已經掌握了這個知識最深刻最本質的東西?
89、普通人遵守規則,牛人無視規則,偉人創造規則。
90、把簡單的事情搞復雜的人比比皆是,把復雜的事情搞簡單的人鳳毛麟角。
91、(悟)遇到問題不是直接去獲得答案,而是研究獲得答案的方法,這樣就可以一勞永逸。對所有的這一類問題,都知道如何解決了。
92、(悟)遇到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建立系統,解決問題。
93、(悟)生活中有三樣東西很重要
1)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
2)溝通的藝術——語文
3)寬廣的視野(胸懷)——英語